首页 理论教育 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中国最具潜力城市群

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中国最具潜力城市群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有助于打造中国最具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的定位是建设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因其特殊的地位,所以京津冀协同创新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关注的,也是最容易做出成果的地方。对北京而言,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或是城市群中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京津冀协同创新:打造中国最具潜力城市群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京津冀整体的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7]。不论从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理论推导还是对建设实践的总结,都不难看出京津冀协同创新在整个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一)宏观层面的战略意义

1.有助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区域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一方面,经济发展速度由过去的高速发展转变为中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方式由过去的粗放式转变为依靠创新驱动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阶段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人口比较密集、创新资源最为丰厚的地区,协同创新将助力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中国梦。

2.能够推动京津冀向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有助于打造中国最具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构成了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一方面,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圈,能够有序地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同时也能够帮助探索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治理的新模式,拓展区域城市发展的新空间;另一方面,京津冀城市群以创新为驱动,不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能够担当起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重任,是立足于大国崛起之全局战略的重要步骤。

3.能够形成协同创新的示范效应。

京津冀区域的定位是建设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因其特殊的地位,所以京津冀协同创新是最容易被人们所关注的,也是最容易做出成果的地方。比如,过去几年是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段,雾霾遮天,京津冀三地亦饱受其害。其治理单纯依靠关键时段工厂停产只能暂时得以好转,但是并没有根治。京津冀协同创新有利于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增加产业中的绿色含量、科技含量,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进工业文明的同时,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够为本国发展建设一个典型的创新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能够为当代中国提供一个很好的经济增长极的带头示范作用。[8]同时,京津冀协同创新能够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也是示范的重要内容。

(二)中观层面的意义

在中观层面,也就是京津冀两市一省以及各市县区层面,区域协同创新有助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化解各区域内的问题和矛盾,对京津冀三者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对北京的意义。

对北京而言,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或是城市群中的定位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近年来虽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出现了“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人口资源矛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资源紧张等问题,同时作为我国首都对周边的“虹吸效应”也存在广泛争议,这种背景下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对于治理北京的“大城市病”极有意义。《2019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市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56家,疏解提升各类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204个,提高了北京市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市民满意率达九成以上。

2.对天津的意义。(www.xing528.com)

天津市在京津冀区域的整体的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天津市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链条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历史赋予天津的机遇,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截至2017年底,天津生态城对接北京文化产业创新园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包括腾讯华为、京东等在内的众多名优创新型企业落户天津滨海新区,总部型企业达到2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机构、企业多达76家,同时区域内各种创新、创业相关的比赛层出不穷,极大地促进了天津市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天津具有高水平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其与北京签署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使得533家企业在园区内注册,北京市13家科研机构和单位落户天津。不仅如此,天津还吸引到了如长城汽车、英利太阳能集团等河北优秀企业投资。这些不仅推动了天津的产业发展,而且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3.对河北的意义。

河北的定位是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中央决定成立雄安新区并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河北来说是发展的契机,京津冀协同创新放大这一机遇效应,有助于河北省在借力京津中加快发展。近几年,河北借助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契机,在交通、产业、生态保护三个重点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省内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居全国第二。京津冀协同创新最终会推动河北省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空间格局、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三)微观层面的意义

1.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京津冀协同创新是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众所周知,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在创新资源方面存在着极大的断崖式落差。行政主体在“有形的手”的调控之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会导致整个区域内的合作壁垒,有可能最终形成恶性竞争而致使成为零和博弈。协同创新的作用在于打破了市场壁垒,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可以更通畅地进行自由流动与重组,通过相互作用在寻求竞争优势和资源共享之中达到优化配置,进而推进深度合作。最终会促使人才、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更频繁地流动,优势互补,实现在组织内、产业内、领域内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帕累托最优并长期发展的效应。

2.加快创新平台和联盟的建设。

从长远来看,协同创新不仅是要实现创新主体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其更是一种发展理念。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深入,有利于京津冀区域建立共建共享的创新平台,不仅能够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用,而且能够集聚各种资源,最终形成1+1>2的结果。协同创新平台是承担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和持续性创新的基础,是资源整合、开放交流和协作创新的基础,能够为协同创新提供新模式、实现区域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区域内创新效率更加高效,创新所需资源的获得更加容易,信息、技术沟通更加便捷,大大促进区域内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区域内不同创新主体以及其他组织和机构实现上下联动和横向互动提供重要基础。

3.优化产业和企业结构。

京津冀协同创新也是实现产业升级的最佳途径。从目前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头戏在于三地整体产业的升级转型和空间优化,意味着京津冀区域内必须打破原来固有的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三地能够互动和互补的产业结构体系。京津冀尤其是河北其产业结构升级难点在于创新不足,而京津的优势在于创新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所以,推进协同创新对河北省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4.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京津冀协同创新是促进创新要素在微观层面流动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创新主体提高根据自己特点聚集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政策的实施在于使不同区域内的体制机制相适应,使创新主体不再是孤立的状态,能够整合区域内分散力量,在不同的领域实现优化、提升。一方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因为行政体制制约,一些地区创新资源丰富但流动性不强,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用,而另外一些地区因为创新资源缺乏,产业技术难题无法有效破解,或者联合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本过高。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其相关政策能够突破传统的行政制约,打破利益分配原有格局,使得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增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速度加快。同时,协同创新是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以顶层设计对创新主体进行了利益划定和分配,极大地促进了各大主体之间的有效协同,使之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和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协同创新还有利于对科研发展模式进行改革,主要针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探索破除学科限制、学校制约,以重大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强调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功能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