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

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字经济表现出的突出特性是原有经济形式难以比拟的。由于数字技术创建了虚拟空间和平台经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工具等不断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数字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

数字经济表现出的突出特性是原有经济形式难以比拟的。虚拟性,意味着无形无影,却织起一个网络世界、无量平台;开放性,意味着要素自由流动,主体个性彰显;交互性,即不受约束的共时性对话交流;无限性,即信息资源取之不尽,空间范围无穷无尽;指数性,即信息传播迅速爆发、信息资源迅速放大与价值快速增值;等等。数字经济这个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并仍在改变着、冲击着既有的经济运行方式、活动规则和经济发展方式。

1.虚拟性及共享性、开放性、即时性

虚拟性,源自数字(信息)技术。首先,由0和1组成了一个无影无形、深不可测的虚拟空间,开创了一个有别于实体空间的大千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球表面的一部分,而是在这个实体空间上,外加一个连通实体空间的无形网络世界,人类文明在向新世界延伸。其次,虚拟空间打破了传统物理空间的概念,导致经济活动在“虚拟”与“现实”空间的更替和转换。此时的经济运行、要素流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物质世界(空间)这个无形的电子空间,冲击着传统(包括思想观念、理论、生产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等),重构着全新的秩序。

数字技术在生成虚拟性的同时,也共生出了即时性、共享性和开放性(跨界、无界),并衍生出了便捷与公开透明。当数据信息在以光速传递的世界(平台)中运行时,延时被克服了,秒杀出现了,排他性消失了,地域差异的裂痕弥合了,数字技术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平台)。这个新世界,充满了海量数据,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改变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市场的诸多行为。对传统经济学许多原理也产生了冲击,诸如:“理性人”假设由有限理性转向高度理性,边际成本递增转向递减,边际效用递减转向递增,研发、服务环节重视度陡升,一般技能劳动者占比减退,等等。正如曼纽尔·卡斯特(Manuel Castells)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中所说,网络以其独特的超大功能彻底动摇了以固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或所有组织的既有形式。同样,网络也以其独特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2.指数性及可复制性、无限性、爆炸性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数据为本源(资源)、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方向的经济形式和投入产出体系。由此,认识和把握数据的特性和产业系统、市场体系状况就显得十分关键

首先,“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供给、无限使用和无限增长的特点。数字时代,数据资源不仅可以重复使用、复制(静态生长、边际成本趋零、摊薄),而且随着数据资源的使用,时空边界在不断延伸(动态生长、边际收益趋增),其资源规模巨量增长,开发利用潜力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需要指出的是,数字资源及其产生的财富,在单位时间内规模数量的增加速度十分惊人。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单位时间内的运作效率大幅提高,能在短时间内积累或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许多新兴的电商科技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可以超越许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巨头,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创造巨额财富的土壤。小米公司用不到10年的时间,便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行列;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用不到3年时间,便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直播带货”模式的当红主播紧抓这一机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电商销售奇迹。

其次,数字时代,产业系统、市场体系处于一个暴增的环境中。平台日益完善,数据资源能够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第一线信息,便于对接、实现各自的预期。产业系统、市场体系由于是建立在可复制、可共享、无限供给的数据资源基础上,创新活力被激发,因此在市场信息对称性不断完善的激励下,产销、供需日益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日益提升,经济出现指数增长和倍增效应。

最后,数字经济产生了“赢者通吃”的效应。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方数量的增长可以减少供应方的成本,又使产品对其他用户更具吸引力,加速了需求的增长,触发了正反馈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家公司或一种技术垄断市场的局面。平台企业正是利用网络的外部性(爆炸性)圈拢吸纳客户,快速实现规模经济。比如,微信凭借其规模经济、技术、渠道等形成了信息交流、支付、购物、缴费等全方位的生态圈,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www.xing528.com)

3.多样性及分散性、精准性、公平性

数字经济开启了一个“个性化”消费时代。由于数字技术创建了虚拟空间和平台经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工具等不断满足用户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数字技术促进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从规模化生产向分散化、个性化定制转变,厂商可以运用数字技术方便地汇集海量客户信息资源,低成本地开展多样化业务,有效满足多种消费需求,包括以往难以提供服务的部分(如末端消费对象、模拟、体验消费等),产生长尾效应。这种新的经济形态能够做到在每一个品类上都可实现自身的规模经济。这是以往的生产方式难以企及的。例如,淘宝作为一个典型的长尾平台,具有零库存,无采购成本、库存成本、流通成本等特点,每个商家都可以实现产品的销量最大化。

多样性还表现在用户的全流程参与、消费的精准性实现、个体与中小企业的扩张等方面。由于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范围经济的实现条件由产品的相关性转向基于用户数量的规模经济,消费者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小众商品,客户需求被进一步细分。这样,大型企业时代开始转向中小企业时代,市场原本存在的大量长尾端消费被激活,有了实践空间。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中小型化、市场导向的多元化和精准化有利于社会公平性的实现。可以看到,在这个新的数字经济下,许多沿用数百年、上千年的规范失去了魅力,许多颠扑不破的规则、原理不再“放之四海而皆准”。

4.可达性、互通性、渗透性及跨越性、均衡性

数字技术的跨越性、互通性、渗透性突破了地理空间的割据性,消除了距离对地理空间相互作用的制约,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实体空间可达性大为提高,致使实体空间的经济联系由原有的等级阶层联系向新的平等共享式互动发展转移。原有的垂直等级空间被打破,新的无限纵横交错的空间网络得以建立。

数字技术强大的可达性、渗透性,弱化了距离要素的制约作用,把地理空间制约经济活动(空间障碍的摩擦成本)降至最低限度,即经济活动中的空间距离成本在缩减,甚至变得无足轻重,使得市场竞争无限趋近于自由竞争。就空间距离而言,数字技术将整个世界经济连为一体,世界真正成为“地球村”。加上数字信息的完全性(全息性)与传播的快捷性,理性预期增强,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

数字技术的可达性、渗透性,大大强化了均衡性、跨越性。其实,虚拟空间不仅使人们可以摆脱距离“空间”的束缚,也可以摆脱“时间”的约束,数字技术进一步使人脱离了地理实体空间的束缚,给区域经济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由于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那些家庭困难或者贫困人群可以开设虚拟店铺,通过虚拟世界接触世界市场和国际客户,没有大幅的营销费用和庞大的商业体系也能够构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还有那些占地面积小、轻耗能材、低污染的小型智慧型企业等也可以获得最大化发展。数字技术打破了“区位”逻辑作用原理,各种知识、创意和信息可以低廉、自由、高效地传递到四面八方,实现共享,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在社会管理服务层面,这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做出决策,大大提高服务、管理效率,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的资源依托、支撑、锁定模式,如弯道超车、超常发展、裂变式指数型的经济增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