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落后的矿业行业绿色技术和装备的长期使用,制约了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这种状况,不利于湖南省绿色煤矿矿山建设的发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湖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矿山企业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

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亟待更新落实

《湖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是2002 年由湖南省人大发布实施的,对促进湖南省的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各方面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该《条例》有些内容已经过时,有些应包括的内容又缺失,迫切需要从法律的层面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保障。《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办法(试行)》和《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验收标准(试行)》公布时间均已在5 年以上,根据《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已属失效文件,急需根据新的形势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经审定并重新公布。同时,已经颁发的法律条例落实情况较差。以煤矿矿山为例,在湖南省的煤矿生产数量中,超过九成都是乡镇煤矿和个体煤矿,其生产管理松,挖掘工作面的工程质量不合格,无视国家行业法规;部分矿主要钱不要命,越界开采,偷采乱采,大量的乡镇煤矿和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相当于他们每采掘5 吨资源,就带来接近4 吨资源的损耗。

2.生产开发技术落后

相比于矿产的勘探技术,现阶段矿业行业的绿色技术还普遍落后。由于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迅速增加,科研院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到矿产的勘探技术上来。现阶段我国勘探技术的各项指标已经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尖端水平。而在绿色技术方面,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大矿井、“三下”采煤方法等技术难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体来看,一是部分矿山,尤其是小型私营矿山采、选技术落后,而湖南省矿产资源特别是有色金属资源共伴生矿多,贫矿多,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总回收率为40%左右,不仅浪费资源,增加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而且增加了尾矿中重金属的排放;二是矿山废渣、废水综合治理与利用率较低,湖南省矿山废渣综合利用率为46.39%,废水综合利用率为12.02%;三是矿山环境保护先进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薄弱,影响矿山环境保护的治理效果。落后的矿业行业绿色技术和装备的长期使用,制约了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问题。一方面,由于采矿方法和装备选用不科学、不合理,导致资源回收率很低,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另一方面,井下工人劳动强度大,每口井下作业时间平均达12 小时,工作环境恶劣,职业病普遍,全国每年新发尘肺病病例5 000~10 000 人,每年因尘肺病死亡2 500~3 000 人。这种状况,不利于湖南省绿色煤矿矿山建设的发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企业绿色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虽然大多数企业已经将绿色管理引入企业发展规划中来,但总体而言绿色管理水平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从硬指标上来看,绝大多数企业对于绿色管理大多仍停留在将一些绿色的概念添加到原有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例如新建净水车间、购买一些三废物质处理设备等。但对于设备的充分利用以及绿色管理章程的实施力度还有待加强。据《湖南省“十二五”能源规划》中的调研结果来看,截至2012 年底,湖南省内大部分矿业企业没有实施或尚未考虑引入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014000)作为要求和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标准,也就错失了通过先进的绿色标准来提升企业绿色管理水平的机会。

从管理软环境上来看,湖南省内矿业企业绿色管理水平不高还体现在绿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上,即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对煤炭绿色矿山建设的相关理念仍缺乏深入了解。且由于矿山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12]现行的绿色矿山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较少,这导致对绿色矿山建设优劣评价的相对困难,且无法进行行业间的横向比较,不利于企业按照更高标准进行建设。[13]

4.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矿山治理资金不足,投入机制有待创新。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全方位的工作,在企业管理、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社区和谐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社会责任等各方面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多数矿山难负其重。虽然2002 年以来,湖南省企业及私人资本投入逐渐增多,但总投入少,2001 年到2003 年全省年均投入地勘资金仅4 332.48 万元,且地勘资金来源仍然以中央财政为主,占地勘总投资的53.59%。资金投入不足使地勘工作近10年处于萎缩状态,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重要矿产资源的需要。从矿山安全生产方面来看,湖南省安全生产技术措施费缺口仍然很大,安全生产隐患多,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目前,湖南省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矿山企业和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尽管政府与矿山企业逐年加大了对矿山环境保护的投入,但与历史遗留的大量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问题的实际治理需要相比,差距甚远。专项资金严重不足对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的进行,乃至矿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障碍,需出台相关政策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大量社会资金参与矿山环境保护。(www.xing528.com)

(二)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绿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近年来,湖南省内各地区矿山企业都开始注重企业的绿色管理建设,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大部分企业还缺少对企业绿色管理文化的整体把握,缺乏宏观透视性。主要体现在企业高层在制定企业行动指南时,仍然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并没有都认识到企业绿色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得相关的宣传活动未能及时、有效地开展起来,这也进一步导致包括企业各级领导在内的企业员工,大多只知道绿色管理的概念,而对于如何进一步认识和实践绿色管理不知所措。这就导致企业内部难以营造绿色企业文化的氛围,一线职工对公司制定的绿色开采、绿色管理条例视而不见。长期以来,由于绿色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导致员工参与绿色开采、绿色管理、绿色运营的过程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到项目的顺利进行。

2.尚未构建绿色管理体系

虽然全省范围内,绿色矿山建设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大多数企业都是由于没有完整的绿色发展战略体系作为指导,因此在进行绿色实践的过程中所引入的绿色理念不够全面和系统,未将绿色理念贯彻至整个实践过程,也没有从企业长远战略的高度出发,去搭建、实施并完善企业的绿色发展战略体系。绝大多数矿企还停留在政府要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的阶段,但由于政府起到的只是引导的作用,并不能根据每一个矿山企业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做其绿色发展战略,因此,区域范围内的绿色发展战略体系也就无从说起。

矿山企业要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只靠短期的绿色投入是不够的,还要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将绿色发展的元素引入到企业的长期规划中来。总之,现阶段湖南省的矿山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绿色矿山建设,但大多数企业只注重短期内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项目,例如绿色促销、绿色生产等,而对具有深远意义的部分——绿色企业文化构建、绿色企业形象战略则尚未起步,从而损害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也将影响其效果的持续性。

3.缺乏相关的财税保障体系

由于我国矿山在过去很多年都没有注重环境问题,历史欠账多,这是绿色矿山建设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主要原因。目前,湖南省绿色矿山建设资金基本靠企业自行筹集,而绿色矿山的建设又往往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现实中往往出现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加上国家暂未出台相关财税优惠政策,这就导致矿山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把绿色矿山建设的投入视为企业负担,担心绿色矿山建设工作无法让企业获得收益,从而不愿投入大量资金到绿色矿山的建设项目中来。

此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矿山环境支出主要用于计划经济时期建设的国有矿山因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对矿山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需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工程”[14]。这就导致国家投入到绿色矿山建设的财政资金,大部分投放到了国有大中型矿山企业的绿色煤炭矿山建设项目上。同时,文件明确规定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中的一部分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国有矿山企业的地质环境治理支出。[15]这样一来,绿色矿山建设专项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难以得到缓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