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合理分布的市场政策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合理分布的市场政策建议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加强地区间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调动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的组织部门及劳动力与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与,在区域内整合资源,发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京津冀三地区域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巨大差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河北也远低于京津两地,政府应该制订合理的补偿和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劳动力合理分布的市场政策建议

一、发展中小城镇,创建有利于劳动力合理分布的政策体系

推进劳动力空间集聚与城镇化进程同步实施。加快劳动力空间分布格局、人口重心调整与经济空间格局的重组,应用核心与边缘理论,发挥城镇化进程对经济发展的提升作用,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分布。提升和扩大城镇化规模,改善区域中心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辐射功能,进而实现京津冀协调一致,均衡持续发展。发展中小城镇,吸收拓展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劳动力在流动转移过程中,第二产业是吸收劳动力的重要产业,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能够加强劳动力的聚合能力,同时发展中小城镇能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劳动力的空间集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促进劳动力空间分布格局的重新构建,缩小劳动力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因此,提升和扩大城镇化规模,发挥城镇的中心作用,是实现区域协调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京津冀一体化,更多的是在公共服务、就业的一体化。京津冀区域内教育医疗服务均等化,对于劳动力区域配置会起到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从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之手来改变劳动力分布,而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更多依赖政府之手推动。从实证分析结果可见,北京地区的劳动力近三十年增加明显,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区域内有分区差异,而整体劳动力集中度明显高于天津、河北。因此,市场以外的力量对劳动力的分布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视。政府对于人才建立引进培养机制,将人力资本开发作为重点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有序流动创造合适的条件和基础。

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与户籍制度下,大城市特大城市一直处于调控人口状态,更多的政策是疏散人口的推力。在劳动力就业发展机会均等前提下,形成区域社会政策体系。

首先,完善劳动力就业政策,主要以市场配置手段推动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从城市限制区和疏散区的角度差别制定劳动力就业政策。

其次,加强疏散区域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人力资本储备,实现区域内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

最后,增强劳动力集聚区的经济活力,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要营造区域内劳动力流动的势差,通过市场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劳动力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分布。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化体系,调整利益分配机制

市场机制运行的核心是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繁荣也离不开竞争机制。竞争能够有效地调动劳动力的积极性与潜能,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当前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中,户籍制度的牵绊,外来劳动力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削弱等问题有制度性因素,因此,完善劳动力市场化体系,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力。

劳动力在市场化竞争中,如何完善市场化体系,有以下几点解决思路。(www.xing528.com)

首先,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成为劳动力流动的市场障碍。地区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收入差距加速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聚集,这种现象足以说明一个地区高收入行业的聚集效应远大于它的扩散效应,而这种聚集效应会促使各种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高收入的生产服务部门和地区。在产业变动中会出现劳动力与现有区域产业的粘连,信息不对称和劳动力工作转换的时滞,往往劳动力会选择暂时性歇业寻找就业机会,也不会轻易流向其他地区。因此,应当提高劳动力的整体收入,搭建统一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逐步缩小地区行业收入差距,促进劳动力在市场机制下自由流动,在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使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区域就业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均衡公共物品投入是劳动力市场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劳动力在区域间的流动在现有就业体制下,除经济利益驱动外还有制度成本。因此,非常有必要降低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性成本。京津冀地区京津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教育等公共产品水平也高于河北,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大。虽然有一些限制劳动力本地就业的行政手段,但依然有大量劳动力涌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公共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降低劳动力在京津冀区域内流动的制度成本,促进劳动力在产业间、区域间的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减少产业变动中的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

最后,建立适合劳动力合理分布的区域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对现有区域利益分配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北京作为中心承载更多创新功能,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承接制造业等产业孵化能力,河北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综合平衡三个区域的利益得失与分工,完善中央对区域间的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改革和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劳动力流出与流入区共同分享资源价格市场化的利益。建立区域之间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联动机制,降低劳动力流动的制度成本,寻求劳动力市场化分布的平衡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有序流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劳动力分布格局。

三、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力资本开发体系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容忽略,但市场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需要政策辅助加以解决。从各国的实践经验来看,政府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劳动力供求平衡,降低劳动力交易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加强地区间就业服务机构的合作,调动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的组织部门及劳动力与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与,在区域内整合资源,发挥协调联动机制,构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

其次,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建设。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两者之间沟通平台的缺乏,使劳动力在就业选择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建立劳动力资源综合信息系统以及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最后,建立适合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多渠道就业保障制度。与非正规就业和自主创业方式相适应的全面社会化劳动保障制度,采取市场引导与政府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劳动力稳定就业。

为适应京津冀在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要求,建立符合产业发展和经济需要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为承接产业转移,促使劳动力本地就业提供人力资本储备。京津冀三地区域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巨大差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河北也远低于京津两地,政府应该制订合理的补偿和激励机制来充分调动培训机构和劳动力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此外,还要构建就业导向型的社会政策体系,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保障公平和就业促进目标的有机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