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发展趋势(2001-2010年)

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发展趋势(2001-2010年)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0年以后,社会组织正式进入贫困治理参与活跃时期。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领域和内容,并提出配套支持性政策。从国内和国际的两个方面统筹整合社会组织参与到贫困治理之中,并促进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为国际减贫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由此,《纲要》的颁发为国内社会组织和国际社会组织在华的办事处等机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前景。

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发展趋势(2001-2010年)

2000年以后,社会组织正式进入贫困治理参与活跃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的社会组织逐步与国际接轨,成为全球化中重要的一环,中国对于社会组织以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为管理的主要方式,进行社会团体结构调整。全国各级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在社会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2004年,国务院出台基金会的专门管理条例,并将其从“社会团体”分离成独立的类型,形成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三种不同的类型。[4]本书采用的社会组织概念亦是包含这三种类型。

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社会组织参与贫困治理的领域和内容,并提出配套支持性政策。一方面,《纲要》中明确了国内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强调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并为此提供支持性政策;另一方面,《纲要》明确了国际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到贫困治理之中,将海外华人华侨及各类社团纳入扶贫社会力量之中,并且鼓励以多种渠道和不同方式参与到扶贫开发之中。从国内和国际的两个方面统筹整合社会组织参与到贫困治理之中,并促进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交流,为国际减贫与发展贡献重要力量。由此,《纲要》的颁发为国内社会组织和国际社会组织在华的办事处等机构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前景。中国国际社会组织合作促进会专门负责利用国外非政府组织的资金开展扶贫工作,同多家国外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多边双边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和支持的平台。这个平台作为国家对外合作的正式平台,主要是与国外非政府组织及国际多边组织进行筹资和捐助合作,并引导项目资金参与到扶贫开发之中。(www.xing528.com)

2008年对于社会组织的发展有着特殊而深刻的意义。在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社会组织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形成了救灾应急网络,在救灾行动中官办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形成良好的分工协作,在应急资源配送、灾民心理干预、灾后重建等灾害联动过程中反应速度快、救援效率高。与此同时,发挥出了极强的行动能力,弘扬了中国社会组织志愿精神和公益力量。大量的草根社会组织兴起并参与到灾后重建之中,从灾区的公共服务提供、灾民心理干预、生计发展等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重大事件之后,国家社会组织管理局设立社会组织改革创新观察点,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出更多的新举措、新办法、新经验。社会组织在国内的行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提炼形成新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提供了援助的理论和经验,促进了扶贫开发作为一种大国友好外交战略的形成。通过一系列的会议,推动千年发展目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在非洲地区的进程。中国社会组织对外开展扶贫开发项目,在非洲多国建立减贫合作中心,推动减贫战略的国际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