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代宁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秦代宁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垦田的增加,秦代宁夏地区的农产品增加,粮食作物的品种和内地相同。因为有农业作为基础,加之宁夏的自然条件与军事需要,秦代宁夏地区的畜牧业有一定发展。秦时宁夏地区的城市不仅为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也是经济聚集地。回中道由陕西至宁夏南部,促进了商品的运输与交换。

秦代宁夏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二、秦代宁夏地区的经济文化

秦代宁夏地区的农业、牧业、手工业商业各经济部门,都得到逐步开发。

农业经济的开发主要表现在移民屯田、农具改进和水利兴修上。

秦始皇蒙恬收复河南地后,于始皇帝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沿河置几十个县,然后“徙谪,实之初县”。三十五年又“发谪徙戍”,三十六年“迁北河、榆中三万家”。[17]这些谪戍者多为有农业技术的贫苦农民,他们从内地被谪戍边地后,一面戍边,一面屯垦,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汉人严安说:谪戍“于北河,蜚刍挽粟以随其后”[18],这只是开初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垦殖,戍民达到自给,政府便可“内省转输戍漕”。这些徙民,开初由官府提供土地、耕牛、籽种与农具,因此他们屯垦时使用与内地相同的铁制农具,用牛耕作。

由于垦田的增加,秦代宁夏地区的农产品增加,粮食作物的品种和内地相同。

因为有农业作为基础,加之宁夏的自然条件与军事需要,秦代宁夏地区的畜牧业有一定发展。战国时期,原居此地的戎族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秦代仍之。秦时乌氏(今固原南)之地的名倮(乌氏倮)者,用缯物与戎王换牧畜,“戎王什倍其偿”,乌氏倮通过不等价的交换,获得了大量的牲畜,以至用山谷量牛马,因而名闻遐迩。秦始皇对其十分器重,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秦时,宁夏手工业也有所提高。除制盐外,青铜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娴熟的水平。宁夏考古工作者1968年在秦长城以北的固原县头营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有鼎、提梁卣、壶、剑、戈、镦等。鼎为圆腹,马蹄形足,附有双耳,高17厘米。另有一错银铜镦,细腰圆筒形,高6.9厘米,上端有銎(孔洞),可以装入戈、戟。在铜镦的外表及底部,有银丝镶嵌的图案。铜器上镶嵌金银丝,为一难度较大的铜器制造工艺技术。[19]

▲四乳草叶纹铜镜

(汉 原州区城内出土)(www.xing528.com)

▲星云纹铜镜

(汉 固原博物馆院内汉墓出土)

农业、牧业、手工业的分工和发展,使交换和商业活动发展起来,商品种类除农业产品与手工业制品外,主要是畜产品和织物的易货贸易,如乌氏倮曾用缯物与戎王交换牲畜。另外,史载秦时北地、陇西等郡,因西有与羌族交通之利,北有与戎翟贸易及畜牧之便,故甚为富庶,“畜牧为天下饶”[20]

有些商品的交换则以货币为媒介。在宁夏境内的考古发掘中有圆形方孔的秦代“半两”铜钱发现。秦“半两”为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货币。

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秦时宁夏地区的城市不仅为军事要塞和政治中心,也是经济聚集地。秦王朝在今宁夏境内设有乌氏县、朝那县、朐衍县和富平县。在秦代遗址中发现的砖、瓦等建筑材料,为其房屋建筑的明证。

秦代,交通为经济发展,特别是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回中道由陕西至宁夏南部,促进了商品的运输与交换。

秦代,关于北地郡的文化,虽因文献不足,还看不清其全貌,但其因于秦礼,秦文化对边疆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秦人信奉山川有灵。秦对山川江湖的祭祀,普及全国。秦始皇时规定:对全国十二座名山和六条江湖进行祭祀。其中朝那县(今固原东南)的湫渊,周围四十里,清澈碧透,湖水冬夏不增也不减,时人以为神,故设祠祭祀。[21]

同时,北地郡地处边塞与匈奴相邻,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对这一地区也产生重要的影响。史载:“塞北之风,多骠悍骁勇。”[22]秦时这一地区的民俗尚武,百姓性格倔犟,为人耿直质朴。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这一地区各族杂居、农牧文化互相影响的文化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