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障脱贫后续发展的分析介绍

保障脱贫后续发展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各类社会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地区居民因学返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比例,降低脱贫地区的“主动返贫性”。在贫困地区设立村级卫生义务医疗站,为贫困农户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

保障脱贫后续发展的分析介绍

巩固脱贫成效,需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劳务经商的技术技能,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加强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技术与技能培训和医疗保障能力,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技术、学政策、学法律、学文化,形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牢固树立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决心。全面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和各类社会保障制度,降低贫困地区居民因学返贫、因病返贫等现象的发生比例,降低脱贫地区的“主动返贫性”。

加强贫困地区的国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大力发展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加强教学设施建设,保证农村教师队伍的质量,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促进教育资源人人共享。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尝试“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将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有效衔接,联系扶贫高校与“农民夜校”,将短期培训转向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水平,使其有效掌握非农产业就业技能,并使部分学生在义务教育后能进入职校进行继续学习

加强贫困地区的技术技能培训。开展针对贫困地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贫困人口进行人力资本的自我积累和自我投资,帮助农户培养竞争意识。采取“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相结合”,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采用各种优惠措施激励贫困农户积极参加各项技术技能培训,并且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其既能进入非农产业就业,也具备在当地发展种养殖业实现就地就业的能力。

加强各类保障能力建设。鼓励动员多方筹资,巩固和发展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贫困地区设立村级卫生义务医疗站,为贫困农户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不断完善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家庭实行医疗救助。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受灾群众救助制度,逐步推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生态脆弱、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成立防灾减灾、灭害机构,提供灾害预防和减灾灭害服务,并且努力发展防灾避灾产业,适当加大农业设施的投入比例,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防灾减灾相结合的新机制。(www.xing528.com)

加强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经济薄弱地区乡村的“空心化”和“三留守”问题始终是困扰乡村发展的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有机衔接[1],《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组织振兴和乡村人才振兴。为此,政府须加大支持就业工程,通过社会环境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吸引更多的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增强当地的经济实力。利用专项扶贫资金发展产业,吸引社会企业资本进入,让低收入农户和经济薄弱村参与市场活动,增强其资源获取能力和自我归属感。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让乡村美起来,吸引更多人去乡村创业定居,使乡村生态环境成为巩固脱贫效果的助推器。通过返乡创业对农户就业增收的示范效应,增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文化氛围。通过“第一书记”驻村指导,改变贫困村村两委组织涣散的工作状态,通过整村提升完善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水平。基于农户本身具有的务农经验,进行各类就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升农户的认知、增强农户人力资本。

[1]汪三贵,冯紫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逻辑关系、内涵与重点内容[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8-14+1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