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亚北非人才培养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西亚北非人才培养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截止2016年,西亚北非地区人口数为40229.1万,这就意味着接近两亿的年轻人面临着就业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只会让内忧外患的局面更加难以控制。经过对西亚北非十六国的国情,到中国的留学生情况统计以及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投资面临的问题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1.当地培养的人才与中国企业需求的人才适配度较低。

西亚北非人才培养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西亚北非地区很多国家连年战乱,经济发展也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缓慢,除了恐怖主义威胁、民族宗教矛盾等原因导致的地区局势动荡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失业率上升。例如:1980年埃及人口是4400万,到2015年达到9150万,其中25岁以下的就占到一半,西亚北非地区很多国家都面临和埃及一样的问题。据联合国统计司数据,截止2016年,西亚北非地区人口数为40229.1万,这就意味着接近两亿的年轻人面临着就业问题,如果这一问题解决不好,只会让内忧外患的局面更加难以控制。如何把人口负担转变为人才优势,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要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这些国家一方面要降低人口增长速度,缓解人口过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必须增加教育投资,提高人口素质,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根据《“一带一路”人才白皮书》统计,中资企业在海外招聘过程中,72%的国企员工从国内招聘,仅有28%的员工从海外招聘。而海外招聘过程中却面临一系列的困难,比如:缺乏找到合适候选人的渠道、目标人才不了解中国和中国企业、熟悉当地法律又懂国际运营的本地化人才稀缺等等。从以上分析可看出,一边是目标国的高失业率,一边是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二者之间存在矛盾。经过对西亚北非十六国的国情,到中国的留学生情况统计以及中国企业在该地区投资面临的问题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该地区的人才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当地培养的人才与中国企业需求的人才适配度较低。

换而言之,该地区虽然人口较多,但是并未把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所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的用工要求。

2.入驻企业缺乏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和人才储备。

由于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动荡、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完全依赖目标国自己培养人才以满足外方企业需求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入驻企业从互利共赢的角度考虑,与当地高校或职业学校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制定长、短期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人才储备库。

3.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高级专业型人才紧缺。(www.xing528.com)

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才不仅需要精通小语种和熟悉所在国国情,还应具备国际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知识,从过去的“单一语种+单一专业”向“多语种+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

4.国际教育“单向输出”态势较为明显。

西亚北非来华留学生基本上保持在每年12000人以上,其中学历生占60%以上,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管理、经济、法学、汉语言等。国际教育本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但由于战乱频繁等原因,中国学生很少选择该地区的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国,其实,像以色列、沙特等经济较为发达、政局较为稳定的国家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中国学生前往学习,以达到国际教育“输入输出”的平衡。

5.人才培养形式较为单一,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企业管理者认为,培养人才是学校的事,宁可花高薪去社会上招,也不愿进行早期投资,根据需求自己培养。目前中国企业在西亚北非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除了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外,还需要大量的基层管理和技工人员,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主要依赖国内派出,目的是把母公司的企业文化带入目标国,而基层的管理和技工人员主要靠海外招聘,这就需要企业为当地人才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方式,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对行业进行细致分类,对人员进行分类培养。

总之,要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沟通、校企的资金融通,三方共同参与,才能创造互利共赢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