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航空航天技术与奖项:探讨航天飞机和嫦娥二号工程

航空航天技术与奖项:探讨航天飞机和嫦娥二号工程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2013年1月18日,“嫦娥二号”工程被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航空航天技术与奖项:探讨航天飞机和嫦娥二号工程

1.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其后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2.人造卫星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是指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科学家用火箭或其他运载工具把人造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根据用途,人造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以及应用卫星等。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一般包括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以及极轨轨道等。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随着《东方红》乐曲响彻宇宙,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独立研发人造卫星的国家。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正在实施的自主研发、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系统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包括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等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4.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用途是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或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太空的预定轨道。中国长征系列运箭火箭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的运载火箭之一。

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1975年11月26日,“长征2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型遥感卫星。1984年4月8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目前长征系列的运载火箭有长征一号系列、长征二号系列、长征三号系列、长征四号系列、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www.xing528.com)

5.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又称太空梭或太空穿梭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航天飞机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部分可重复使用。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大大降低了航天活动的费用,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航空母舰

航空母舰,简称“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武器并作为其海上活动基地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航空母舰是现代海军舰队的核心舰种,具有出色的作战能力和自持力,通常与其他舰艇组成航母战斗群活动。

7.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又称载人航天飞船,是一种运送航天员、货物到达太空并安全返回的一次性使用的航天器。它能基本保证航天员在太空短期生活并进行一定的工作,运行时间一般是几天到半个月,一般乘2到3名航天员。

神舟”飞船是中国为其载人航天计划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列。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一号首飞成功,一天后顺利回收。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实现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2005年10月12日,载多人的“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太空飞行。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从此,中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无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神州”八号与“天空一号”目标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天宫一号”手动对接,实现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其中宇航员刘洋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宇航员空间环境适应性、空间操作工效研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首次开展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

8.嫦娥探月

“嫦娥一号”是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于2007年10月24日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该卫星的主要探测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的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球的空间环境。

“嫦娥二号”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于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2013年1月18日,“嫦娥二号”工程被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嫦娥三号”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工程第二阶段的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12月15日晚,正在月球上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进行互成像实验,“两器”顺利互拍,“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