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目标

探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目标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大话题,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从2004年到现在,中央已经发了17个一号文件,每个一号文件里都谈到粮食安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有各种传言,有人非常地担忧,甚至有点恐慌心理,有一段时间甚至要抢购、囤积粮食等,生怕粮食不够。关心粮食安全是好事,但是过度的担忧乃至恐慌完全是不必要的。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探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及目标

柯炳生

作者系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粮食安全问题是一个大话题,党和国家一向高度重视,从2004年到现在,中央已经发了17个一号文件,每个一号文件里都谈到粮食安全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很多人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有各种传言,有人非常地担忧,甚至有点恐慌心理,有一段时间甚至要抢购、囤积粮食等,生怕粮食不够。关心粮食安全是好事,但是过度的担忧乃至恐慌完全是不必要的。对此,我做一点具体的分析,涉及两个问题,一个是现状如何,一个是未来如何。

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是: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19年,我国稻谷的自给率是百分之百,小麦的自给率是98%,谷物的自给率也是98%,所以谷物基本自给这个目标是达成了;那么,口粮绝对安全呢?我们讲的口粮,主要包括稻谷和小麦,今年稻谷自给率是百分之百,小麦自给率好像没有达到百分之百。但是前几年,每年我国的进口也有2%到3%的样子。

表1 人均粮食生产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还有库存。正像不久前国家粮食储备局、农业农村部的领导同志说过的那样,我国的粮食储存现在处于历史高位,单是稻谷和小麦的库存数量,就够我们14亿人整整吃一年,所以我们的库存还是很充足的。进口大米和小麦,不是因为国内库存不足,而是出于品种调剂的原因,因为我们进口的主要是泰国香米等优质大米,小麦主要是加拿大等国的优质小麦,尤其是强筋小麦。进口,不是因为数量上不够。刚才讲到库存的数量,库存哪里来呢?库存是往年的结余,是往年没有吃完的那部分成为国家的库存。所以,库存数额巨大,意味着前些年,我们的生产是供大于求的,证明我们的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这比库存数值的大小更有意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是足以保证我们的口粮安全的。

关于生产的情况,近二十年来,全国人均谷物生产的情况,由32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440公斤左右,增加了将近120公斤,这个增幅是很大的。

我们再看一下所谓的口粮,即水稻和小麦,这个在二十年中,增加的幅度不大,现在在250公斤左右。这个数量能否足我国口粮的需求需要看一下需求的变化情况。实际上,这二十年来,生产之所以增长得比较缓慢或者比较稳定,不是生产能力不够,而是需求没有显著的增长。

无论是粮食还是谷物,我国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在近五年中,都减少了二十二、三公斤。这符合世界的一般规律,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人均直接口粮消费是减少的。这个趋势还会继续进行下去。

我国人均谷物的消费数量现在只有116公斤,不到人均稻麦生产的一半。所以,我国口粮的生产是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的。

下面介绍畜产品和饲料粮的情况。四种肉类,包括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等,进口都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主要原因是2019年猪肉大幅度减产,减少了1100多万吨。这四种肉类的自给率分别为牛肉最低79%,然后是羊肉93%,猪肉94%,禽肉自给率最高,为99%,肉类合计的自给率约94%。我们可以说,肉类基本自给这个目标也达到了。

在饲料粮中,玉米基本自给了,缺口最大的是大豆。现在大豆每年的进口数量相当于国内生产的5倍左右,近三年我们大豆的进口数量都在9000万吨上下。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量,如何来看这个数量?如果我们不进口,用国内的土地来生产的话,要生产这么多的大豆,需要把整个东北和整个华北的土地都加起来种大豆。所以进口大豆是必然的,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它的单产水平很低,只有120公斤到130公斤。我们进口大豆就是进口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要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进口一些大豆,以满足畜牧业饲料的需要,将来这个趋势也还会继续下去,甚至会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我们进口这么多大豆是不是有风险因素?通过下面几张图来分析一下,想说明一个什么观点呢,其实我们进口大豆是没有太大风险的。不能说绝对没有,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风险。

表2 中国大豆生产与进口

续表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海关统计

这张图显示出我国大豆生产和进口的情况,在过去将近二十年时间,我国大豆的进口从1000万吨增加到现在的9000万吨上下,而我们的产量从来没有超过2000万吨,2019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810万吨。

表3 世界大豆进口

续表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

这张图显示出世界大豆的进口情况,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中国的大豆进口增加了将近8000万吨,而其他国家大豆的进口增长得很慢,从4000万吨左右增加到5000万吨左右,所以整个大豆市场我们占了很大份额,现在已经占到了世界大豆进口市场的65%左右,我国是最大的买家。

表4 世界与各国大豆出口(www.xing528.com)

续表

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

从卖方来看,世界大豆出口中,最主要的国家就是巴西和美国,这两个国家也是大豆的主产国,巴西和美国每年大豆的出口总数量占85%左右,其他还有些南美的国家和加拿大等,可以看出,大豆出口的区域高度集中。

表5 中国大豆进口来源

来源:海关统计

我国的大豆进口来源主要是美国、巴西,这两个国家加在一块占到85%左右。所以,我们进口大豆到底风险如何,取决于这两个国家的生产政策和贸易政策。

表6 巴西大豆出口

表7 美国大豆出口

对巴西来说,每年出口的大豆85%左右全是卖给中国,而美国的这个比例在60%左右。

就大豆生产来说,你想它们种植了大豆之后,要是不卖、不出口的话,那怎么办?没办法,它一定要出口,而出口只能卖给中国,因为其他国家的需求是很少的。所以对它们来说,它们的大豆出口是刚性的。而对我国来说,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弹性的,因为我国进口大豆除了榨油之外,主要是豆粕用于饲料业的发展,而不是人直接消费。这两年之所以大豆进口少一点,是因为猪肉的生产由于非洲猪瘟等原因减少了,减少了对大豆的需求。总体来说,相对于人的直接消费需求,饲料的需求还是有一定的弹性的。

综上所述,我对现状的判断是,我们完全实现了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这个目标得到了确保。其实不单是2019年、2020年,改革开放以来,大家想一想,我们什么时候缺过粮,我们什么时候买不到大米,买不到面粉?在这些方面,从来没有发生过难买问题,并且价格也相当稳定,所以是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和实现的。大豆缺口比较大,但是风险并不大。

这是现状,那么,我们展望一下未来。未来有两件事是很清楚的,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人均收入的增加,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是日增的,要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安全。而另一方面,从资源投入方面,我们的耕地越来越少,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占用一些耕地,农业水资源越来越短缺,另外农业劳动力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这构成了一个挑战。就是展望未来,我们如何用越来越少的耕地、越来越少的水资源、越来越少并且越来越贵的劳动力,来生产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要应对好。

我对于未来的粮食安全是有信心的。温故知新,我们看一看这四十年来的发展情况。这四十年来,我们的农产品的生产全面增长,粮食增加了一倍多,肉类增加了7倍多,水产增加了13倍,水果增加了19倍,这是个很大的幅度增加。当然,未来要保持这个增长速度,难度会越来越大,但趋势是不会变化的。

另外,我们再看一下国际的比较。1978年的时候,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是22%,但是我国的谷物生产、肉类生产和水果生产远远低于这个数,这说明,1978年时,我们人均农产品的消费水平显著地低于国际水平,以往我们说有多少土地,养活了多少世界人口,那个时候是低水平的养活。可是,今天我们再来看一看,根据2018年的数据,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但是我国的谷物生产占21%,肉类生产占25%,水果生产占30%。也就是说,现在,我国人均的农产品生产水平,已经显著地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未来还会继续不断增加。

未来要进一步增长的话,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其中,最主要的资源、最有限的资源,就是耕地资源。我国的人口占全球的18%,但是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全球的10%,所以,我们需要用10%的耕地面积,高水平地、高质量地来养活世界18%的人口,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我们必须实现农业的转型,这就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不在于别的,就在于改革和创新,同时改革也是创新,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所以,展望未来,要实行农业转型,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我们仍然要实行改革和创新。这主要包括四种创新,即政策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在某种意义上说,政策创新、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也是一种保障条件,保障我们的业态的创新。业态的创新其实是农业的转型,就是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不同,有各种不同的主要业态,可以分为五种业态类型。

通过政策的创新、组织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不断地推进业态的创新,不断地提高我们中国农业的现代化的水平,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来最大地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食物的需要。只要我们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加强支农强农惠农政策,我相信,未来我国的食品安全或者粮食安全目标,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和保障。

推动四个创新来促进农业的转型,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最主要的路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要发挥好两个作用。一个作用就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改革开放的经验。市场的本质其实就是消费者的需要。市场作用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让生产者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从而得到回报。只有调动每一个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配置好我们有限的资源,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话,资源配置就会出问题,因为,只有通过市场才能较好地反映出人民的消费需要。

不过,仅仅有市场作用,是不够的。还有一些问题,仅仅靠市场机制是解决不了的。这就需要发挥另一个作用,即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农业的转型,要进一步地确保未来国家的粮食安全,一定要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把政府的作用发挥好。

关于如何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在以往的17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非常明确具体的安排部署。

粗略地说,市场和政府的作用的侧重点是什么呢?短期内可能主要靠市场发挥作用,但是对一些长期的事情,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长期的事情包括什么呢?主要就是一号文件中一再强调的,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就是保护我们现有的耕地面积,然后不断地改善土地的质量,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改造土地等,这个靠市场机制难以做到,靠农民自己也做不到。另外就是藏粮于技,技就是技术,就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的推广,这个靠单一的农民做不到,靠企业也很有限,它的公益性很强。所以技术和土地这两点是非常重要的,政府要在这两个方面加大力度,进一步地强化政府发挥作用的力度。这样通过进一步地发挥好两个方面的作用,才能够更好地对我们未来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