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何日本演员要戴面具?

为何日本演员要戴面具?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有专门的国立能乐堂来定期上演能剧。能剧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遇到的最大威胁,就是年轻人对古老戏剧失去了兴趣。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第一批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日本的能剧就已经成功入选。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列入“文化财产”之列, “人间国宝”们从此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为何日本演员要戴面具?

能剧,日文中念作“NOU”,“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能剧在日语里的意思就是“有情节的艺能”。能剧是一种结合了舞蹈戏剧、音乐和诗歌等的舞台美学表演,是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专业戏剧。

能剧的产生可以追溯到8世纪,随后的发展又融入了多种艺术形式,如杂技、歌曲、舞蹈和滑稽戏等,今天已经成为日本最主要的传统戏剧。10世纪后,中国散乐的输入,促进了日本杂耍艺术的发展。到12世纪末,每逢宫廷举行祝贺仪式或各大寺院、神社举行法会,都要举行演艺大会,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一种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剧——猿乐能,后简称为“能”。在民间,农民庆丰收时也举行艺能表演,称为“田乐能”。到14世纪初,全国出现许多能剧团,他们一般都有贵族的赞助,并在寺庙、神社和节庆场合巡回演出。京都一带出现了四大剧团,其中以“结崎座”剧团势力最大。

14世纪,有一位出色的戏剧作家演员观阿弥,将猿乐改革成为能乐,他创设的表演形式基本上被沿袭至今。

室町幕府倒台之后,能乐得到军事领袖丰臣秀吉的赞助。17世纪,能乐成为德川将军一家的官方财产。到了明治维新时期,能剧在一批优秀的艺术表演家的执着坚持以及不少贵族的赞助下,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今天,人数不多但是非常热忱的观众继续支持能剧,相当数量的业余爱好者通过交纳歌舞学费继续支持能剧的发展。日本有专门的国立能乐堂来定期上演能剧。而不少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获得了“人间国宝”的称号,在政府的资助下继续弘扬这一传统的戏剧艺术。

能剧表现的是一种超现实世界。其中的主角是以超自然英雄化身形象出现的。由他来讲述故事并完成剧情的推动,加上伴奏唱念及奏乐,构成了一部高雅的音乐剧。

能剧的最大特征,是演员戴面具表演,面具是能剧中一个非常特殊而又关键的道具,有一个专业的名称,叫“能面”。

能剧的面具基本上分为五类:老人、男人、女人、神以及妖怪,五类之中又各有变化,用于同一个角色的面具也有不同的等级。面具上所绘的面貌也较为风格化,同一面具还可以表达多种情绪,如欢乐和悲伤的情绪都可以通过一个面具来表现。可以说,能剧的面具将人活生生的表情全部否定掉了,将人物的内心逼真地刻画在假面“脸”上,而不再有其他表情,这既是“无表情”又是包括了喜悲美丑等的“无限表情”,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能剧也就产生了不一样的美感。

能剧面具对于能剧表演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表演时穿的衣服、袜子等都可以给人看,唯独面具像珍宝一样放在铺上锦布的木盒中,别人不可以随便看。

能剧即将上演的时候,由于表演时穿的衣服十分宽大,需要别人帮忙穿,假发也需要别人帮忙戴好并系好,但是面具绝对要表演者自己戴上。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戴面具的时候,表演者会小心翼翼地从木盒中取出面具,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把面具的正面对着自己的脸,说:“我要演你了。”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个能剧表演者在表演前都会这样做。说完,就小心翼翼地把面具反过来戴好。

作为一项完善而独立的戏曲艺术形式,能剧的演出有其一整套规范的要求。演出的舞台、服装、角色、道具、剧本和最为核心的展示过程的表演等,都有其独特之处和自身的讲究。

能剧的舞台简洁而有特定分工,本身就是艺术品,它由正台、后座、地谣座、桥廊四个部分组成。正台是主要的表演场地,是一个类似亭子的正方形建筑物。(www.xing528.com)

能剧的舞台没有幕,舞台上唯一的一堵墙,也是唯一的背景,就是后座尽头画有一棵松树的板墙,叫作“镜板”,俗称“松壁”,所有的剧都用这个背景。地谣座,又称为“右廊”,在正台的右侧,是突出于台柱之外的一道窄廊,能乐中的合唱队一般安排在这里。后座和地谣座总体来说是为演出服务的场所。

整个舞台很开放,观众在任何角度都能很好地观看表演。舞台上的陈设也极为简单,通常而言,极少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道具,而这少数的一两个道具也都各具风格。

与能剧光秃秃的舞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能剧鲜艳奢华而又不落俗艳的演出服装。服装色彩艳丽,图案考究,多半为丝质,精工刺绣。由于穿着十分复杂,演员穿戏服通常需要二至三人协助。这套行头,再加上某些演出中还要戴上红色或者白色的假发,舞台上的视觉效果可想而知。

与多数戏剧角色众多的特点不同,日本能剧的角色比较少。一般一出戏只有两三个演员表演。在能乐的表演中还存在着“间”的角色,他们的作用是帮助观众了解故事背景,并使剧情顺理成章地过渡,他们只道白而不歌舞,所以被称之为“狂言”,类似于我们中国京剧中跑龙套的角色。

能剧的脚本叫“谣曲”。谣曲是日本最早的表演戏曲剧本,它有对白,也有唱词;唱词大多引用自日本的和歌或汉诗。谣曲的文体兼用韵文和散文,对白部分都是散文,这些散文很讲究节奏,剧本所采用的语言均为中世纪时的口语,都具有高度的语言艺术水平,是日本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能剧在今天的日本社会中遇到的最大威胁,就是年轻人对古老戏剧失去了兴趣。为了唤起年轻人对能剧的兴趣,在动画片《奥特曼》第37集中,奥特曼和巴扎拉斯星人的战斗场面就是通过能剧这种形式来体现的。在2003年名侦探柯南剧场版《迷宫的十字路》中,凶手西条大河也是戴着能剧表演用的面具来遮住自己的面容犯案,杀死盗贼团伙的成员,妄图占有宝物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第一批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日本的能剧就已经成功入选。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列入“文化财产”之列, “人间国宝”们从此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那么,日本的能剧与歌舞伎有什么区别呢?

区别还是很大的,能剧是日本最古老的戏曲,诞生于京都,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歌舞伎是在江户时期兴起的市民艺术,距今才有300年历史。歌舞伎与能剧有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观众对象和地域的不同。歌舞伎发源的中心是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而能剧则诞生于京都。能剧的观众以前大多数是贵族,而歌舞伎的观众大多数是一般的市民。

能剧的演员是戴面具的;但歌舞伎的演员脸上是化妆的,大多数时候男性角色脸部化妆越白,表示这个角色的身份越尊贵。由于是市民艺术,歌舞伎的地位以前远没有贵族艺术的能剧那么高,但受众范围和受欢迎程度却比能剧高。所以就生命力而言,现在歌舞伎已经超过能剧,可以说是日本传统艺能的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