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拾真理:超越权威的价值观

重拾真理:超越权威的价值观

时间:2023-05-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不怕挑战既定的理论与权威。但在科研方面,应当以尊重真理取代尊重权威。除此以外,一个枢纽的成功也取决于往来的企业与人员的数量及质量,其数量与质量又取决于企业与人员的预期。所以,资源的投入固然需要,但文化的转型才是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创新枢纽的关键。

重拾真理:超越权威的价值观

人力资源规划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至少需要花一二十年,甚至是一代人的时间。如何统筹规划,取决于经济发展愿景。粤港澳大湾区在20年后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希望大湾区到时候成为一个知识型的经济与持续创新的基地,这将确保大湾区内的人均所得与一般居民的福祉能够持续提升。那么,大湾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呢?

第一,我们要建造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众所周知,创新需要资金、人才与创业精神。然而,仅有这些还不够,创新还需要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以及对失败的容忍,让发明家和创业者有第二次、第三次尝试的机会。只有这样,愿意冒险创新、创业的人才会越来越多。

此外,企业内部及企业与企业之间应当有开放的沟通交流机制,员工也能够自由地跨企业流动,交换和分享经验、心得与知识。

研发和试点制造都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必须有一个潜在的大市场,才有摊销的可能。这意味着大湾区内的城市之间必须实现跨边界协作与合作。香港和澳门本身的市场都比较小,无法成为独立的创新枢纽。

第二,我们要改造文化科学与技术革命取决于突破性的创新(比如互联网、浏览器、光纤等)。突破性创新的发生取决于两件事:一是基础研究。只有通过基础研究,才会发现“大创意”,才能跻身科技前沿。二是不怕挑战既定的理论与权威。关于这一点,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牛顿力学的挑战。一般来说,东亚人过于尊重权威,不敢挑战既定的理论。但在科研方面,应当以尊重真理取代尊重权威。

学徒制度在科学家的训练中仍然十分重要,最关键的是老师们愿意把他们的全部知识都传授给学生,没有一点儿隐藏。此外,道德教育也非常重要,科学家需要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www.xing528.com)

粤港澳大湾区如何能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枢纽?这取决于它能否在自我内生的条件下,持续不断创造与产生原创的基础概念。因此,创新枢纽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美国的硅谷(与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128公路(与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是两个成功的例子,这些地区是吸引世界各地有学术抱负人才(包括教授与学生)的磁石。大湾区有潜力发展成类似硅谷与128公路的创新枢纽,但需要在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香港在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

大湾区11个城市的政府应当允许它们的研发经费在各城市之间自由流动,也应提供额外的长期科研资源,以便大湾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可以达到国际最高的学术标准。这些大学一旦达标,就有条件内生性地持续发展下去。但企业不一样,它们不一定能长久存在。曾经称霸一时的大企业,例如RCA(美国无线电公司)、贝尔实验室、施乐诺基亚黑莓和雅虎等,都已经或正在退出历史舞台。

除此以外,一个枢纽的成功也取决于往来的企业与人员的数量及质量,其数量与质量又取决于企业与人员的预期。这种预期是有自我实现性的:假如发明家和创业者都预期在这个枢纽会找到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也预期在这个枢纽会找到发明家和创业者,双方就会不约而同地在这个枢纽出现,交易就会发生,这个枢纽也会因此取得成功。经过持久(10年或以上)和专注的努力,大湾区有机会成为亚洲和世界的创新中心。

第三,大湾区应当设法吸引迁移者。一般来说,迁移者比留下者更加努力,因此迁移者通常比留下者更成功。比如,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华侨,往往都来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美国大学中自然科学工程学研究生,很多来自中国、印度或俄罗斯,他们都是迁移者,而这些学科对于美国学生而言难度比较大;在我国的经济特区中,深圳是最成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深圳市的人口几乎都是迁移者。

所以,资源的投入固然需要,但文化的转型才是大湾区成为世界级创新枢纽的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