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对外开放是我国今后发展战略布局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议题,其基本内涵体现了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正确判断,也揭示了对外开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新时代对外开放,甚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都离不开国内产业发展的强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乃至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今后我国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方向,也赋予了其新的使命。
第一,肩负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新使命。当今国际分工已经深入产品内部的各个工序和环节,垂直专业化分工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水平分工。改革开放后,我国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结合自身禀赋条件以代工模式嵌入全球价值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诚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似,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承接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业,在全球价值产业链条中处于从属地位。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我国目前面临着因初始专业化分工与对加工贸易的路径依赖,在全球产业链中被低端锁定的风险。更为严峻的是,发达国家的“回归制造业”战略,以及东南亚国家凭借低成本优势在低端制造业的崛起,从高、低端两个维度对我国传统制造业造成了巨大冲击。长期代工模式不仅使国内企业陷入低端锁定困局,工资、土地成本的上升更从内部因素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新时代的对外开放必然是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并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这就对我国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抓住创新发展的新机遇,突破产业链低端锁定,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二,承载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个战略目标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涵和战略重点之一。能否顺利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直接取决于能否顺利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大幅跃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并取得积极进展,但产业发展总体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与世界先进水平和国内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差距。鉴于此,在新时代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尤其是面对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我国产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责任,承载着建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使命。(www.xing528.com)
第三,完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体系,是一个合作共赢、高度包容的体系。因此,要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在产业发展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增速逐渐下降,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金融、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应该说,新时代我国要进一步把握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就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满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既要继续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提高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又要注重创新,在核心技术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第四,推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新使命。我国作为全球治理机制的重要参与方,需要发出声音、提供智慧、拿出方案,在构建新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而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阐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如何在国际上占据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已迫在眉睫。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增强国际话语权,客观上要以综合国力为基础,其中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能力尤为关键。这就要求在新时代全面对外开放中,我国产业发展环境能够得到进一步优化,技术和产品创新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应用实现突破,技术落地前景更加广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