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校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的关键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其质量及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

高校课程体系:知识结构与人才培养的关键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我们看到,课程体系是由各门课程构成的,作为教育术语的“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获得预期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的总和。同样,课程体系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是指一门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它要解决的是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它具体体现为教材(主要是指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广义的课程体系是指学校课程中各组成部分的组织、排列、配合的形式,它要解决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应开设哪些门类的课程及课程的编排,重点要考虑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整体优化,它具体体现为教学计划。

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其质量及结构的合理性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高校课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社会需要的变化、政治思想的变革、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创新等对教育的影响最终反映在课程上。赫冀成等主编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比较》一书认为,课程体系是所设全部课程互相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教学计划的核心,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或专业目标)实现的系统。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指宏观的专业设置,涉及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二指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某专业内部课程体系的问题;三是指微观的教材体系,是某专业内某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廖哲勋指出,课程结构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它是以课程要素与课程成分为基础,由课程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课程的表层结构是指一定学段课程的总体规划的结构,是由一系列学科与若干活动项目组成的整体;课程的深层结构是指一定学段的教材结构,包括每种教材内部各要素、各成分的组合以及各类教材之间的整体组合 。西方国家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一词,但与“Program” 较接近。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认为:“‘Program’仅指一个系列、有一定逻辑关系的课程组合,相当于一个培养计划或我们所说的课程体系。”在美国,专门化的教育是通过主修不同方向的课程来进行的。其组织方式以及隐藏在这种组织方式背后的指导思想与我国有很大区别。但不管怎样,从形式上看,主修和专业都是由不同的课程组织来体现的。如果把高等学校看作一个体系,那么高等学校课程体系就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之下的一个次级系统。(www.xing528.com)

综合所述,课程体系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组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的系统,是为培养人才所确立的目标以及依据此目标所选择和组织的课程内容、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课程体系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课程体系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付诸实践的桥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受教育者所能呈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决定了教育理想能否成为教育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