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军出身的员工:探寻日立英国的故事

海军出身的员工:探寻日立英国的故事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日立聘请他为经理,给予他雇佣英国当地员工等多项权利。这也是日立推进体制改革的体现,大量招收对当地十分了解的员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众多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里,日立公司有可能得到各种复杂的利益相关方的确切消息。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的铁路商业可以说与日本正好相反,制造商完全主导了铁路车辆的制造。

海军出身的员工:探寻日立英国的故事

亚利斯塔尔·多尔梅(Alistair Dormer),2014年4月被人事任命为日立交通系统业务全球首席执行官(CEO)。多尔梅是海军出身,在1982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中他所在的驱逐舰被阿根廷的鱼雷击沉,而他非常幸运地生存了下来。

那之后,多尔梅亲自接管英国国防军工企业BAE系统公司(BAE SYSTEMS)的战斗机等产品的销售工作。多尔梅在拜访日立的英国业务所时,名片上写着:法国大家电制造商阿里斯顿公司的英国法人,负责销售、发展、监督等工作。“众所周知,日立的技术过硬,但在英国进行商务活动,我的关系必不可少。”多尔梅这样推销自己。日立聘请他为经理,给予他雇佣英国当地员工等多项权利。这也是日立推进体制改革的体现,大量招收对当地十分了解的员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在众多正式或非正式的场合里,日立公司有可能得到各种复杂的利益相关方的确切消息。

多尔梅不久后就任日立铁路欧洲公司的社长。当时,作为副社长候选人的是英国铁路战略局的负责人安迪·巴尔。从最初不被英国铁路战略局重视,到引进英国铁路战略局的管理者,看到多尔梅的人脉和管理手段,光富真哉不得不感叹:“果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啊。”

日本和英国,原本运营铁路的公司和提供车辆的制造商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在日本的铁路商业中,JR之类的铁路公司站在产业链的高点,因为铁路车辆规格的决定权在铁路公司。车辆制造商参与车辆开发也仅限于共同设计车辆外形。日立制造的车辆上有时也加进三菱东芝的电器产品,日立的电器产品也会被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1]生产的车辆所采用。

在铁路国有化时代,铁路部门和车辆制造商的合同称为制作外包合同。车辆制造都是以国铁车辆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图为基础,向外承包生产,形成所谓的“上意下达”的文化。这种车辆设计图被称为“下放图”。即使现在车辆制造商拥有了较大的主动权,可以干预车辆生产的更多相关事务,但说到底制造商是在国铁的指示下共同协商制作设计蓝图,这称之为“下放”。

为了保证车辆供应的稳定,日本国铁有必要多选择几家车辆制造商,分散风险,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日本的铁路车辆制造商有很多。不仅JR,日本大部分的私有铁路公司都有负责协调车辆设计、管理以及维护的机构。

但是,各个铁路公司对车辆的订货管理有各自的态度,逐渐变成定制的形式,制造商主导标准化变得越来越难。(www.xing528.com)

而以英国为首的欧洲的铁路商业可以说与日本正好相反,制造商完全主导了铁路车辆的制造。西门子、阿尔斯通世界知名车辆制造商拥有极大的主导权,为了提高利润,他们自己推进车辆的标准化,最终让欧洲各地的铁路公司接受他们制定的车辆构造。

特别是在英国,由于各种原因,铁路公司的地位一直在相对下降。英国铁路公司在1993年铁路法后被分割,实行私有化,轨道线路、架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职责由仍属国营的铁路轨道公司“路轨”负责,客运业务由铁路运营公司垄断经营,英国政府用“特许经营”的制度对私营铁路运营公司进行管理。英国的铁路运营公司通常不直接拥有车辆,而是从列车公司租用。车辆制造商把车辆保养工作作为配套服务提供给使用者,使得使用者的权益在车辆使用年限内可以得到保障,从而提高车辆的竞争力。

日本铁路公司的客运分成了东日本、西日本、东海、九州、北海道、四国等几个公司,业务范围进行区域分割,基础设施、车辆资产、运行服务等各个业务板块在日本国铁私有化过程中被保存下来,各个公司之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状态。

【注释】

[1]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日本的重工业公司,主要制造铁路车辆、建设重机、船舶机械设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