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探讨有效的方法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探讨有效的方法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社会工作者以非批判的态度倾听服务对象的描述,表达对服务对象不幸处境的理解。社会工作者小刘引导小张对自己早年经历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让小张反思自己对父母负面评价的形成过程、其间发生的关键事件及其对自己的影响等。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探讨有效的方法

考点4-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一)考点讲解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有:

(1)对人的成长发展的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认为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会受到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假设。服务对象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不良的现实生活环境、不成熟或者有缺陷的自我和超我功能、过分严厉的自我防卫机制和超我功能。

(3)对人际沟通的假设。重视人际沟通交流的状况,认为它是保证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健康人格的重要条件。

(4)对人的价值的假设。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包括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两大类。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直接对服务对象进行辅导、治疗的具体方法。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辅导第三者或者改善环境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具体方法。

(1)直接治疗技巧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两种。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必要的服务,而服务对象只处于被动服从位置的各种辅导技巧。这种辅导技巧不关注是否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想法和感受。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支持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了解、接纳和同感等方式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给予服务对象必要的肯定和认可。例如社会工作者以非批判的态度倾听服务对象的描述,表达对服务对象不幸处境的理解。直接影响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如社会工作者直接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直接指出服务对象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的后果等,都属于直接影响的技巧。探索—描述—宣泄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让服务对象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情绪宣泄的机会,以减轻服务对象内心的冲突,改善服务对象的不良行为。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沟通与交流,引导服务对象分析和理解自己问题的各种具体技巧。这种辅导技巧比较关注反映服务对象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现实情况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心理动力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如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认识事情的方式和动机的模式等。人格发展反思则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例如帮助服务对象了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事件、周围他人对自己的影响等,都属于人格发展反思这种辅导技巧。

(2)间接治疗技巧,是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方来影响服务对象的一种工作手法。对于外部环境的介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有支持、直接影响、探索—描述—宣泄和现实反思等四种常见的辅导技巧,具体如图4-1所示。

图4-1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服务技巧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是历年必考的考点,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但考核要点较多。可能考核的要点包括:第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该要点共有四个小点,常考多选题,需注意四个小点标题后的阐述部分。第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本考点每年必考。首先,学会区分直接治疗技巧和间接治疗技巧,直接治疗技巧是改变服务对象,间接治疗技巧是改变系统;其次,学会区分反思和非反思的治疗技巧,反思性技巧就是服务对象主动,非反思性技巧就是服务对象被动;再次,明确区分六个直接治疗技巧,考核的方式是给出一个案例,让考生选择在该案例中采用了哪种技巧,本考点所有考试的案例都来自教材中的“例如”部分,故反复阅读即可理解。治疗技巧的考点以单选题为主,偶尔会考多选题,询问考生以下哪些属于反思性技巧,哪些属于非反思性技巧。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18题;2013年第18题;2014年第18题;2015年第19题、第66题;2016年第18题;2018年第66题。

(四)模拟试题

1.中学生小张,父母从他小时候起就经常吵架,对小张也不关心,这使小张对父母形成了许多负面评价与感受。社会工作者小刘引导小张对自己早年经历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让小张反思自己对父母负面评价的形成过程、其间发生的关键事件及其对自己的影响等。小刘运用的直接治疗技巧是(  )。

A.自我肯定反思       B.现实情况反思

C.人格发展反思        D.人际交往反思

【答案解析】 C。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人格发展反思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所以本题C为正确选项。

2.小美因夫妻经常争吵向社会工作者求助。社会工作者:“你们为什么经常吵架呢?”小美:“他总是回来得很晚,也不向我解释原因,(哭泣)……我的命真苦啊……”社会工作者:“你与丈夫争吵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觉?”小美:“我父亲过世很早,与母亲相依为命……我觉得没有安全感(哭泣)。”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运用的技巧是(  )。

A.支持            B.直接影响

C.认知重塑          D.探索—描述—宣泄

【答案解析】 D。本题考查的是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在直接治疗技巧中,又可以根据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沟通状况分为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和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非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包括支持、直接影响和探索—描述—宣泄。反思性直接治疗技巧主要包括现实情况反思、心理动力反思和人格发展反思。在本题中,社会工作者通过让小美解释和描述自己困扰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为小美提供了情绪宣泄的机会,这是探索—描述—宣泄的技巧。

3.小学三年级学生小强厌学并多次逃学,社会工作者运用心理社会模式,促进小强的成长和发展。下列做法中,属于间接治疗的是(  )。

A.帮助小强宣泄不良情绪

B.请老师平时多关注小强的学习

C.和小强一起制订行为改善计划

D.定期与小强及其母亲会谈

【答案解析】 B。间接治疗技巧,是指通过改善周围环境或者辅导第三方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ACD都直接干预了小强。B没有直接干预小强,而是干预了老师,透过老师间接作用于小强,属于间接治疗。

考点4-2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一)考点讲解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1)注重从人际交往的场景中了解服务对象。(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3)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

2.综合的诊断方式:(1)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如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心理动态诊断的重要内容。(2)缘由诊断则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例如服务对象的困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事件、在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等,是对服务对象个人历史的考察。(3)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影响因素做出判断。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可能的考核方式有两种:第一,考核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通常为多选题,让考生进行选择。第二,综合诊断的方式。这是常考的考点,要特别留意教材上的“例如”部分;因为考核方式都是给出一个案例(案例都来自教材上的“例如”部分),要求考生识别其中所代表的诊断方式。

(三)历年真题(www.xing528.com)

2012年第22题;2013年第19题;2014年第25题;2015年第21题;2017年第18题;2018年第18题。

(四)模拟试题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如果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看,这一评估采用的诊断方式是(  )。

A.心理动态诊断       B.分类诊断

C.非理性信念诊断      D.缘由诊断

【答案解析】 A。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诊断包括三个方面:(1)心理动态诊断是对服务对象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评估;(2)缘由诊断是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3)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做出判断。故本题明显选A。

考点4-3 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与特点

(一)考点讲解

1.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因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分为两类: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遭遇的困难)和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特殊人群遭遇的困难)。某个特殊事件成为危机的条件:一是阻碍服务对象重要目标的实现;二是超出服务对象现有的能力;三是导致服务对象出现心理失衡。危机的特征:即时(Immediacy)和紧急(Urgency)。

2.危机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危机(Crisis)、解组(Disorganization)、恢复(Recovery)及重组(Reorganization)。(1)危机: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生活压力剧增。(2)解组:服务对象处于极度的情绪困扰中,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下降,平衡生活被打乱。(3)恢复:服务对象开始调整行为方式、寻找适应危机环境的新方法。(4)重组:服务对象重拾自信,恢复新的平衡生活。

3.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

4.危机介入的策略:(1)危机中无助感受的处理;(2)外部社会资源的挖掘;(3)服务对象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

5.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二)命题思路

本考点常考的有以下几点:第一,危机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本考点通常给出一个案例,让考生辨识该案例中的案主处于危机发展的哪个阶段。此处请留意,2015版教材对于阶段的阐述与旧版有所不同。第二,考核危机的种类,通常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辨别其为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还是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第三,最常见的考核要点是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通常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辨识其中的原则。其中,最常考的是及时处理原则和限定目标原则。第四,考核危机介入模式的策略和特点。本考点常以多选题的方式进行考核,给出一个案例,询问考生“社会工作者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三)历年真题

2012年第20题、第68题;2013年第20题、第68题;2014年第19题;2015年第24题、第25题;2016年第19题;2017年第19题、第66题;2018年第19题。

(四)模拟试题

1.社会工作者:“你妈妈上周不幸去世。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难过。”

服务对象:(开始哭泣)。

社会工作者:“(递给他纸巾)你坚持每天上课,下课后还帮爸爸做家务,表现得很坚强。”

服务对象:“爸爸也很辛苦的。”

社会工作者:“所以你要面对现实,和爸爸互相扶持,多沟通,尽快走出阴影。”

在上述对话中,社会工作者遵循的危机介入原则是(  )。

A.限定目标          B.强调优点

C.反映感受          D.自我表露

【答案解析】 A。社会工作者介入危机时的基本原则有:(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社会工作者对于处于丧失亲人危机中的服务对象提出“你要面对现实,和爸爸相互扶持,多沟通,尽快走出目标”为给受助者限定目标。故A为正确答案。

2.天性乐观的老马突然自杀身亡,同事们十分震惊和悲伤。社会工作者对老马的同事进行团体辅导,协助他们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并建议不要过度猜疑死因。社会工作者在这场危机介入中遵循的原则是(  )。

A.输入希望          B.恢复自尊

C.限定目标          D.培养自主能力

【答案解析】 C。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因受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受助者亲人或朋友去世属危机状况。所以社会工作者介入危机时的基本原则有:(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在本题中,过世的是老马,对于其同事而言,只有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社会工作者才能与服务对象共同协商和处理所面临的危机。

3.危机介入模式是围绕服务对象的危机而展开的服务。下面对于危机介入模式特点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社会工作者应引导服务对象回忆童年的生活经历

B.社会工作者要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C.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服务对象改变不当的自我概念

D.社会工作者要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E.社会工作者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的问题【答案解析】 BDE。本题考核的是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危机介入模式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这也形成了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即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A是精神分析理论,C是认知行为理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