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寻租与行业腐败探析:余论

寻租与行业腐败探析:余论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D曲线与S曲线形状如何,需求增加都会导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降。反之,需求增加限于机制障碍而不能相应诱致供给增加,这就是司法腐败的实质。其实,转型时期几乎所有的行业腐败均源于此,对某一行业兴起的巨大需求,在诱致供给增加上出现了严重的障碍[14]。原题为《司法腐败与法官裁判:一个经济学分析》。

寻租与行业腐败探析:余论

当我们把需求与供给变动同时考虑进来,就有法官裁判的动态模型(图10.4)。图10.4中,平坦的D曲线较大地右移,陡峭的S曲线稍微地右移,新的均衡点为E3,此时的价格水平略有下降,且法官裁判量相应增加。考虑到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需求增长依然大大超过供给增长,诉讼费用在长期内难以下降或下降较少,但同时却会使法官裁判量不断增长。

让我们分别对法官裁判量(Q)增加与诉讼费用(P)变化进行进一步分析。

Q的增加即Q1 Q3,由Q1 Q2与Q2 Q3组成,其中Q1 Q2的增加是由需求增长即由D1右移为D2所致;Q2 Q3的增加为供给增长即由S1右移为S2所形成。由于D曲线较为平坦,S曲线比较陡峭,因而需求增长相应诱致的Q增加相对较小,而供给增长相应推动的Q增加相对较大。所以,供给增加将是法官裁判量增加的主要方面。

图10.4 法官裁判的动态模型

P的上升即P1 P2,由P1 P3减去P2 P3所得。其中P1 P2的上升是由需求增长即由D1右移为D2所致,P2 P3的下降为供给增加即由S1右移为S2导致。不论D曲线与S曲线形状如何,需求增加都会导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则会导致价格下降。因此,降低诉讼费用水平只能靠供给的增加而不能指望需求增长。

总之,供给的增加既能增加法官裁判量又能降低诉讼费用水平,这大概就是人们指责司法腐败专指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增加法官裁判量,同时却诱使诉讼费用提高,后者一般为公众所瞩目,前者却被严重忽略。然而,在一个正常的市场机制司法制度中,正是需求增加诱导出供给从而供给量的增长。其目标模式可见图10.5均衡点E3,此时的P较大降为OP3,而Q增加幅度更大即OQ3。反之,需求增加限于机制障碍而不能相应诱致供给增加,这就是司法腐败的实质。其实,转型时期几乎所有的行业腐败均源于此,对某一行业兴起的巨大需求,在诱致供给增加上出现了严重的障碍[14]

图10.5 法官裁判的目标状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的建议在供给方面自然是:从长期看,努力完善独立的司法制度,任由需求增长诱致法官裁判供给的竞争性增加(即图10.5中的S1右移为S2);在短期内,规范法官选任的专业化与竞争上岗,增强法官职业道德,提高法官的公开的货币收入,逐步推进法官主审制,实行中央一级司法机构处理省际纠纷等(即图10.4中的S1右移为S2)。就需求而言,努力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降低或减少公众对法官裁判产品的制度幻觉,使对法官裁判的意愿支付与能力支付一致起来,或许是比短期供给措施更为重要的事:它将有利于长期供给的增加。

【注释】

[1]本章未发表,完成于2000年10月。原题为《司法腐败与法官裁判:一个经济学分析》。

[2]关于这两个概念的较好说明,参见盛宇明撰《腐败的经济学分析》,《经济研究》2000年第5期。(www.xing528.com)

[3]R.Coase,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3(Oct.,1960).pp 1 -44.

[4]斯密著《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82页。

[5]盛洪撰《法官裁决与公共选择》,《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春季卷),总第14卷。该文收入樊纲主编《中国经济学——199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盛洪认为,科斯理论的逻辑基础是法官规则(裁判),布坎南理论是以一致同意规则为逻辑基础。盛洪指出法官裁判具有如下特征:注重知识的积累,即那些与自己的利害没有直接关系的、超越自己生命长度的、跨越世代的知识;裁决他人之事;在两两之间权衡并且运用同一逻辑。对此,我们认为,法官裁判虽属于私人产品,但具有特殊性。至于科斯与布坎南理论的逻辑基础差别,这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本书作者坚持之前的看法,见本书第12章。

[6]贺卫方撰《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走向权利的时代》(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250页。

[7]徐德信撰《“制度幻觉”初探》,《当代经济科学》1996年第1期。参见本书附录。

[8]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9]张步文、杨加明撰《不诉而审,无辩而判——虹桥案审判中的败笔之作》,《中国律师》1999年第6期。

[10]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问卷调查资料B20,第768—769页。

[11]贺卫方撰《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走向权利的时代》(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贺卫方撰《通过司法实现社会正义:对中国法官现状的一个透视》,载《走向权利的时代》(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3—213页,第242—249页。

[13]钱颖一撰《市场与法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3期。

[14]甚至道德市场也是如此:障碍丛生的道德供给机制远远满足不了迅猛增长的道德需求,从而出现了道德市场供求结构的严重失衡,而非所谓“道德滑坡”。“道德滑坡”的潜台词是早先道德供给水平比现在高得多,这个假设显然与事实不符至少距离甚远。当下社会存在着明显的“道德供给幻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