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买椟还珠与探骊得珠:《中国叙事学》余论

买椟还珠与探骊得珠:《中国叙事学》余论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度关注递送信息的许逊,对其递送的信息反而是买椟还珠。1998年特大洪水发作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虎口夺粮”得不偿失,于是顺应自然的“退田还湖”行动正式登场。不过买椟还珠易,探骊得珠难,在缺乏科学话语的历史条件下,古人的真知灼见常常是包裹在封建迷信之类的泡沫之中,今人要善于聆听传世故事,学会对其去芜存菁,养成“得古人真意于千载之上”的披沙拣金本领。

买椟还珠与探骊得珠:《中国叙事学》余论

以上所论,让我们看到许逊传说实为生态叙事:“孽龙”与“铁柱”暗喻水患与植物,提示与自然博弈应怀敬畏、尊重与怜惜之心,以自然力量相互制约方为正道;“谶语”则将独特的意义赋予“水”“沙”“树”等自然之物,凸显它们与地区命运休戚相关。如果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能从中获得启示,不折不扣地按自然规律行事,那么他们就成了自己命运的“拯救者”。许逊在历史上虽然实有其人,但民间传说中的许逊只是个箭垛式人物,讲述其人其事为的是传播鄱阳湖流域的集体记忆。遗憾的是,后人在接受传说时往往只将注意力聚焦于传说主人公——其实从传播学意义上说,传说主人公只是一名携带信件的邮递员,信息递送到位后他应当立即退隐:

一旦递送完成,邮递员即从任务中撤回或“递回”自己。因为一旦“递送”达成,信件丢失之可能性——此前与信件一同由邮递员携带——即可以被消除。邮递员此时撤回因为他不再被需要,而他不再被需要是因为信件不再与他同在。[63]

这种情况就像古希腊马拉松平原一路狂奔到雅典广场的菲迪波德斯,他在说出“我们赢了”之后便倒地身亡——没有他的死亡这故事或许不会流传到现在。而我们的问题在于过度关注递送信息的许逊,对其递送的信息反而是买椟还珠。

如前所论,许逊传说递送给后人的一个至关紧要的信息,便是对自然伟力不能一味抗争——许逊对孽龙可谓“得饶人处且饶人”,既有妥协让步,也有手下留情。但这一重要信息在历史上几乎一直处于“无人认领”状态:江西自唐宋起就有“与湖争田”的盲目冲动,近代以来滨湖地区不断扩大围垦面积,用修建和加高圩堤的方法来约束湖水,20世纪下半叶围湖造田的面积更达620万亩之多,两千多公里长的湖岸线被缩短了将近一半。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最终导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后来的水灾一次比一次规模大,一次比一次范围广。1998年特大洪水发作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虎口夺粮”得不偿失,于是顺应自然的“退田还湖”行动正式登场。1998年至今,由于湖盆扩大后蓄洪能力大为增强,“九八洪水”那样的水患再未出现。如果人们能早点领会许逊传说的真谛,不至于走过如此漫长的弯路,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不过买椟还珠易,探骊得珠难,在缺乏科学话语的历史条件下,古人的真知灼见常常是包裹在封建迷信之类的泡沫之中,今人要善于聆听传世故事,学会对其去芜存菁,养成“得古人真意于千载之上”的披沙拣金本领。“洪水猛兽”之类危害已成既往,国人目前的焦虑来自不可须臾无之的空气,时代在呼唤新的伏霾英雄,从包括乡土传说在内的传统叙事中寻求启迪,仍然是一条实现“自我拯救”的重要途径。[64]

[1]巴厘岛乌布地区的Puri Lukisan博物馆中藏有一幅画,表现“Raja Pala steals the scarf of one of the heavenly nymphs in the hope that she will not be able to fly back to heaven so he could have her as his wife. She agrees to be his wife with one condition after having his child,Raja Pala will return her scarf”。画面上的窥浴少年藏于树上,正用树枝挑起一位仙女的衣服,画上仙女的数量也是七位。

[2]《搜神记》卷十四关于“毛衣女”的记载:“豫章新喻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3]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55页。

[4]傅修延:《羽衣仙女与赣文化》,载《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傅修延:《白鹤何时成省鸟?》,载傅修延:《赣文化论稿》,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5]南昌市西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本人为主要传承人申报的“浴仙池传说”(即羽衣仙女传说),已于2013年列入第四批江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克利福德·格尔茨著有《地方性知识》一书,格尔茨指出,“地方性知识”与西方所谓普遍性知识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别。

[7]女性野浴甚至与男子同川而浴在南方较为普遍。《后汉书·南蛮传》:“其俗男女同川而浴,故曰交阯。”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粤地)老少男妇俱解衣入水,拍浮甚乐。”六十七《番社采风图考》:“(台湾)彰化以北,番妇日往溪潭盥□(□字左上为‘水’,左下为‘廾’,右为‘页’)沐浴,女伴牵呼,拍浮蹀躞,谑浪相嬲,虽番汉聚观,无所怖忌。”

[8]陈文华、陈荣华主编:《江西通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4页。

[9]句道兴:《搜神记·田昆仑》,载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882页。

[10]句道兴:《搜神记·田昆仑》,载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下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882—883页。

[11]鲁迅:《准风月谈·查旧账》,载《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3页。

[12]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65页。

[13]丁乃通:《云中落绣鞋——中国及其邻国AT301型故事群在世界传统中的意义》,载丁乃通撰、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编:《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陈建宪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50—269页。刘守华:《一个影响深远的唐代民间故事——“望夫冈”与“云中落绣鞋”型故事》,《文史知识》1997年1期。云中落绣鞋传说的现代口头异文十分丰富,几乎分布在中国每一个主要省份,而且被改编成弹词、木鱼歌和越剧、桂剧、莆剧、庐剧、和剧、莆仙戏与郿雩剧等。丁乃通对云中落绣鞋传说有详尽研究,他认为这个故事显然是在民间传诵多年后才进入江西地方文献《鄱阳记》,以后又被《初学记》所引用,估计是一位胡人在公元10世纪左右把它带到西方,13世纪骑士传奇《托切》是这个故事最早的欧洲异文。这个故事的落鞋与望夫情节在儒家文化圈之外失落,而下洞斩妖、寻宝救美情节则在西方大行其道。直到今天,“山洞寻宝”仍是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媒体渲染与影视演绎代代都有花样翻新(如好莱坞电影夺宝奇兵》)。

[14]王直《浴仙池》全诗为:“翩翩仙侣下涟漪,香雾霏散显翠旗。鹊渡银河当七夕,鹤归瑶岛已多时。萧条杨柳秋风后,零落芙蓉夕露滋。青鸟不来云路沓,凤箫空向月中吹。”

[15]朱海虹、张本等:《鄱阳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7—218页。

[16]朱海虹、张本等:《鄱阳湖》,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16页。又,“谈起在鄱阳湖大湖池和常湖池见到世界最大的白鹤群时,他(国际鹤类基金会会长阿奇波博士)眉飞色舞:‘啊,那确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我高兴得要发疯了。你知道吗,世界上现存十五种鹤,半数已临绝迹,而白鹤更是稀少珍贵。我跑了几十个国家,在伊朗发现了五只,在印度发现了十四只,而在鄱阳湖,1月13日这一天就发现了一千三百五十只!简直似不可思议的梦幻!’”西璘:《鄱湖鹤鸣惊四海——访国际鹤类基金会会会长阿奇波》,载《江西日报》1985年1月23日。

[17]西晋左思《吴都赋》有“国税再熟之稻”的表述。

[18]试由北而南依次撮述:东北满族曾奉神鹊为保护神,有羽衣仙女型传说《佛库伦吞果》流传至今(满语称母亲为“额娘”,据云源于仙女变天鹅飞去后儿子向天呼喊“鹅娘”);渤海东北一带史称“燕”,奉燕子为神明,至今以“燕”为名的女性甚多;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以及江浙的良渚文化,均有大量器物纹饰与鸟有关,至于吴、闽、粤文化,鸟崇拜之存在不言而喻。

[19]“由此言之,鸟田象耕,报佑舜禹,非其实也。实者,苍梧多象之地,会稽众鸟所居。《禹贡》曰:‘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天地之情,鸟兽之行也,象自蹈土,鸟自食苹。土蹶草尽,若耕田状,壤靡泥易,人随种之,世俗则谓为舜禹田。”王充:《论衡·书虚篇》。

[20]“所谓会稽鸟田,实际上是一种被王充称为‘雁鸿’的候鸟的越冬过程。这种候鸟,来到今绍兴北部的这片沼泽平原时正值秋末冬初,当时,庄稼已经收割,大批候鸟在田间啄食野草害虫,这当然有利于来年的春耕。”陈桥驿:《〈论衡〉与吴越史地》,《浙江学刊》1986年第1期。

[21]王力释“田”:“《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引申为耕种(此义又写作‘佃’)。《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彼南山。’”见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61页。

[22]曾南京、纪伟涛、黄祖友、刘运珍、贾道江:《白鹤研究》,载吴英豪、纪伟涛主编:《江西鄱阳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第135页。

[23]朱心持:《江西余干黄金埠出土铜甗》,《考古》1960年第2期。

[24]李学勤:《应监甗新解》,《江西历史文物》1987年第1期。

[25]王水根:《鸟图腾及相关问题》,《南方文物》1994年第1期。贾峨:《关于新干大墓几个问题的探讨》,《南方文物》1994年第1期。

[26]“凡商船之由南昌而下,由湖口而上,道路所经,无大埠头,吴城适当其冲。故货之由广东而来江者,至樟树而会集,由吴城而出口;货之由湘、鄂、皖、吴入江者,至吴城而趸存,至樟树而分销。”傅春官:《江西商务说略》,载《江西官报》光绪丙午二十七期。

[27]陈建宪、黄永林:《编译后记》,载丁乃通著、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编:《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陈建宪等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71页。

[28]木下顺二:《夕鹤》,陈北鸥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1年。

[29]君岛久子:《羽衣故事的背景》,刘晔原译,载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编:《民间文艺集刊》(第8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85页。

[30]同上书,第290页。(www.xing528.com)

[31]“中山王察度乃琉球三山的统一者,在位时期乃琉球历史最辉煌之页,他也是天仙的孩子。‘奥间大亲不知为何人后裔’。在森川(泉名)旁,见到了正在沐浴的美丽妇女,于是,他把她挂在树枝上的衣服藏了起来。他的靠近惊动了她,一看,自己的衣服也不见了,急得大哭起来。在他的再三询问下,她才说‘我乃天女,下界洗浴,现在飞衣被盗,不能返回天上了。’他遂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里,把衣服悄悄藏在了仓房里。‘十年后,遂有了一女一男’。女的从弟弟唱的歌里知道了衣服的秘密,‘即穿上它飞回了天上。……男子即察度’。这一故事的情节内容构成,近似于晋干宝撰的《搜神记》卷十四的传说。”君岛久子:《仙女的后裔——创世神话的始祖传说形态之一》,刘刚译,《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32]君岛久子:《羽衣故事的背景》,刘晔原译,载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编:《民间文艺集刊》(第8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295页。

[33]经查《新喻县志》(康熙十二年刻本,《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二十八册,中国书店1992年版)、《新余市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年版)与《江西省新余县地名志》(江西省新余县地名办公室1985年编印出版),未发现任何与“毛衣女”传说有关的地名与记录,“仙女湖”所在水域1993年尚称“江口水库”。

[34]明代《新修南昌府志》、清代乾隆同治年的《南昌府志》以及光绪年、1935年重刊的《南昌县志》均有相似记载。

[35]对洗马池的更早记述见元刘埙《隐居通议》卷二十九:“江西龙兴市心有一方池临街,绿水泓澄,名曰洗马池。……予去年(按指公元1311年)到龙兴,乃见已为民居障蔽,不复得见。”

[36]《明史·胡俨传》:“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

[37]卢波米尔·道勒齐尔:《虚构叙事与历史叙事:迎接后现代主义的挑战》,载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94—197页。

[38]余秋雨:《文化苦旅》,北京:知识出版社,1992年,第72页。

[39]“公有功于洪,而洪人祀之虔且久。”王安石:《重建许旌阳祠记》。

[40]江西省外万寿宫据考有600多座,其功能除祭祀、联络外尚有助学(向赣籍学生发放油米资助及创办豫章学校等)与文艺(万寿宫无一例外均有戏台,湖南益阳万寿宫的戏台有9个之多)。

[41]“该水域位于江西省都昌县与星子县之间,全长24公里,是鄱阳湖连接长江出口的狭长水域,自古以来就是鄱阳湖最为险要之处,水流湍急、恶浪翻滚,沉船事故常常发生,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鄱阳湖的魔鬼三角区’,一直都有着神秘色彩。”胡晓军:《鄱阳湖神秘水域首度确认发现沉船》,《光明日报》2013年3月25日。

[42]傅修延(主讲):《赣鄱文化的生态智慧》,http://www.icourses.cn/viewVCourse.action?courseCode=10414V001。该课程包括“物华天宝与人杰地灵”“隐逸田园回归大地”“敬畏自然与顺应环境”“人口压力与保育生态”“节约资源与务实发展”与“生态智慧与美丽中国”等六讲,列入“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43]许怀林:《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南昌:江西科技出版社,2003年,第50页。

[44]南昌铁柱万寿宫的水井中有铁柱与铁索,以示孽龙仍被锁在井底,西山玉隆万寿宫门前有许逊用铁索锁住孽龙的巨幅雕塑

[45]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291页。

[46]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十卷《旌阳宫铁树镇妖》。

[47]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277页。

[48]“汉高祖六年,始命陈婴以为豫章郡,治此,即陈婴所筑也。……晋又名为豫章。城之南门曰松阳门,门内有樟树,高七丈五尺,大二十五围,枝叶扶疏,垂荫数亩。应劭《汉官仪》曰:‘豫章,樟树生庭中,故以名郡矣。’此树尝中枯,逮晋永嘉中,一旦更茂,丰蔚如初。”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三十九),陈桥驿注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10页。

[49]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278—279页。

[50]“无雨而涨,士人谓之清涨。”(宋)方勺撰:《泊宅编》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7页。

[51]“许逊留下的这一谶语事件很多,现在很多也可算作是应验了,‘龙沙入城’,其中的龙沙是指下沙窝一带,现在已经成为南昌市的主城区了。”张泽兵:《谶纬叙事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07页。

[52]“地方千里,水陆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奇珍异货,此焉是出。奥区神皋,处处有之。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铁条荡,资给予四境。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雷次宗:《豫章记》。

[53]“东汉时期豫章郡人口居全国各郡第二位,即以口粮数而论,豫章郡是全国粮食产量最多的一个地区。”许怀林:《江西史稿》,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年,第43页。

[54]“明清时期江西除完成税粮、漕粮和养活众多的人口外,江西还要运销大量的粮食到江、浙、闽、粤、皖五省。”“乾隆五十年(1785)湖北受灾而发生饥荒,江西在短期内逆流而上,接济大米数百万石,维护了社会的稳定。”陈荣华等:《江西经济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26、428页。江西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调出粮食的两个省份之一,即使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江西也累计外调粮食43.5亿斤。

[55]章文焕:《万寿宫》,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第35—36页。

[56]江西民间有“沉枭阳起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

[57]“夫忌讳非一,必托之神怪,若设以死亡,然后世人信用。”王充:《论衡·四讳篇》。

[58]赵毅衡:《广义叙述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5页。

[59]“龙沙豫章北,九日挂帆过。风俗因时见,湖山发兴多。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孟浩然:《九月龙沙作寄刘大昚虚》。《孟浩然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第187页。“赣水又北迳龙沙西,沙甚洁白,高峻而阤,有龙形,连亘五里中,旧俗九月九日升高处也。”郦道元著:《水经注》(卷三十九),陈桥驿注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11页。

[60]九洲包括新洲、潮王洲、打缆洲、杨家洲、新填洲(新添洲)、黄泥州、里洲、黄牛洲和大洲。

[61]“捞泥造陆”创世神话的关键成分有“水中出泥”“泥生陆地”与“动物帮忙”等,许逊驱孽龙耕河以及“北沙”之谶显然羼入了这一创世神话的记忆残余。日本学者大林太良认为鲧窃息壤的上古传说为捞泥造陆神话的组成部分,参见大林太良:《神话学入门》,林相泰、贾福水译,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51页;胡万川:《捞泥造陆——鲧、禹神话新探》,载胡万川:《真实与想象——神话传说探微》(《胡万川文集》①),台北:里仁书局,2010年,第1—33页。

[62]又译“哪里有危险,拯救之力就在哪里生长。”“‘哪里有危险,拯救之力就在哪里生长。’让我们慎思荷尔德林这两句话。‘拯救’的意思是什么?通常我们认为这个词只是指,抓住一个被毁灭威胁着的事物,以便把它保护在它的先前的持续中。但动词‘拯救’说的还不止这些。‘拯救’就是让某物归于它的本质之家,以便将其本质带入真正的呈现。”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郜元宝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第137—138页。

[63]“Once the delivery is made,the postman withdraws or undelivers himself from the given task. For once the delivery is made,the possibility of the message's being lost,which the postman carries no less than the message itself,can,happily,be eliminated. The postman now withdraws because he is no longer needed,and he is no longer needed because the message is no longer with him.”张正平(Briankle G. Chang):《媒介之消失》,谷李译,“中外文化诗学国际研讨会”(2013·南昌)大会交流论文。张正平为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传播系教授。

[64]对《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以及许逊传说等的研究,使本人进一步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重要性,2008年1月18日,本人在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专家座谈会上提议江西省应向国务院申请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当场表示认可(2008年1月19日《江西日报》对此有详细报道),本人主持的“关于建议申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研究报告”随后为江西省政府采纳。2009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江西省有史以来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地区发展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