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际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跨越国界”意味着国际商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活动。“商业性活动”意味着国际商务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活动,它排除了许多跨越国界的非营利性活动,如对外经济援助、国际慈善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一般来讲,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实体是企业。因此,当代国际商务的主体是跨国公司。因此,商品贸易的国际化,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国际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际商务的概念

国际商务是指跨越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性活动,包括几乎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资本和信息等的国际转移。

当今世界,一国的政府、企业、个人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个人发生着复杂的经济往来关系,但不是所有的经济往来都属于国际商务的范畴。“跨越国界”意味着国际商务是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活动。“商业性活动”意味着国际商务是带有商业目的的活动,它排除了许多跨越国界的非营利性活动,如对外经济援助、国际慈善活动、国际文化交流等。一般来讲,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实体是企业。尽管政府和个人也会涉足国际商务活动,如政府国际采购,但通常的国际商务指的是企业跨越国界进行的商业性活动,而且不同的企业对国际商务的参与程度不同,大型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全部或大部分可称之为国际商务,而有些企业只是偶尔从事国际商务,如偶尔接受一笔国外订单等。因此,当代国际商务的主体是跨国公司。

国际商务以生产的国际化、交换的国际化及消费的国际化为背景,分别通过产品流动和要素流动来实现,其主要内容包括:(1)以商品进出口为中心的国际贸易;(2)对外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在国外的直接投资、国外的生产等;(3)技术转让方面的特许或授权,包括商标、专利权、制造程序或有价值的知识技能的国际化,以及研究与开发活动的国际化;(4)国际劳务和服务的提供,包括市场、法律财务保险、运输、会计、管理顾问咨询等劳务;(5)国际通信及其传递,包括电台、电视电影、电话、电报书籍、报刊、新闻提供等。

(二)国际商务的形成与发展

国际商务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营活动,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在这一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变化。国际分工的不同阶段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的必然产物,不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水平要求有不同形式、内容和范围的国际商务活动。(www.xing528.com)

从18世纪中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到19世纪末是商品贸易额国际化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叶,英国、美国和一些西欧国家陆续完成了以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获得空前发展。国内有限的市场空间已无法满足机器大生产创造出来的巨大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社会分工国际化和市场国际化,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伴随着这种以主要资本主义工业国为中心的垂直型国际分工体系的逐步形成,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因此,商品贸易的国际化,即商品的国际交换成为这一阶段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19世纪末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是货币资本的国际化阶段,即向国外进行以证券投资为主的资本输出。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燃机铁路汽车科技成果促进了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并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过剩资本”的大量形成直接成为资本国际移动的动力和源泉,西方国家的某些大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资本输出成为这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从而使得传统的垂直式工农产品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各部门和各产品间水平分工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如英国发展纺织业、造船和铁路机械业,美国发展汽车、农机电器业,德国发展钢铁业、化工工业等。这时的国际投资以证券投资为主,直接生产投资的比例不大,且都是主要经营殖民地和附属国的资源开发项目及农业种植园等,只有极少数企业在工业发达国家从事工业生产性投资。因此,这一时期国际商务活动的表现形式为货币资本国际化,以及由货币资本国际化带动的商品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带有政治使命的外衣已经脱下,而以公司利益为主的使命已经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阶段。以计算机技术、核能、航天航空等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生产力的空前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国际商务进入以生产和劳务合作为基础的生产资本的国际化阶段。这一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完全以工业部门的水平分工为主,产品分工由部门间分工和产品间系列分工转入以产品内部分工为主,即产品与组件、技术、劳动力、管理等生产要素间的分工,并进一步发展到以组件与组件,组件或产品与劳务间分工为主的国际分工。不同社会制度、多种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工商企业的大规模、全方位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极化的合作使资本、土地、资源、劳务、技术、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实现复合性国际转移和重新配置,许多国家的厂商通过所有权控制和其他国家联系,发展成跨国公司。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是在世界范围内将营销和生产化融为一体。所以,这一阶段的特征是科技和生产国际化带动资本国际化和商品国际化,跨国公司不断成长壮大,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从20世纪80年代起,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变革性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国际商务进入了生产经营一体化的阶段。随着产品构造日益复杂化,各国企业独立开发零部件的意义越来越低,而且这种硬件的竞争越来越没有必要。这就使各国大公司重视产品的标准化,把竞争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综合性能、质量、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等方面,所用标准件则采用外包形式。同时,由于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已相当复杂,单独开发耗资越来越高,且存在极大风险,独立开发很不经济,因此不少公司宁愿采用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方式进行开发。国际战略联盟成为企业共生的形式。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破除了工业社会生产场所的固定性,消除了工业生产经营的地理界限,拓宽了市场范围。现代通信技术和运输技术使企业可以利用全球范围内的物资、技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生产产品,并通过全球信息网络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经济活动的国内和国外界限变得模糊起来,产业布局在世界范围内重组。信息革命使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从而可以对遍布全球的生产和经营进行控制。信息的高速传输与反馈,为实现全球化经营提供了成本低、效率高的信息交流网络。新的财富创造体系正是由一个全球性的市场、银行、生产中心和研究机构的网络系统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