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经济奇迹?

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经济奇迹?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来,印度移动市场将成为一个比中国还要竞争激烈的“红海”。目前印度人消费能力还有限。2016年在印度的排灯节期间,各路电商巨头在印度展开了一场竞赛,排灯节能占到印度电商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国的“双11”购物节。印度本土电商平台不一定能够复制中国本土电商的成功之路。据猜测,Uber在印度市场每月要烧上千万美元,Uber想在印度市场扳回一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在印度的命运甚至可能重蹈在中国的覆辙。

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经济奇迹?

(一)App Top 100:印度被外国发行商统治

中国的移动App市场非常特殊,Facebook、Google、eBay和亚马逊都曾试图开发中国这个市场,但无不铩羽而归,在中国App排行榜的前100名,全部是中国发行商发行的,这里的原因不仅仅是严格的政策监管,更多的是外国企业难以适应中国独特的消费文化和激烈的竞争环境[46]

印度也正处于移动创业浪潮,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跳过了PC时代,所以当地没有培育出如阿里巴巴百度腾讯这样强大的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较大的竞争压力。但作为一个比较开放的市场,印度移动互联网创业者受到外国同行的冲击比较大。[47]

如图1-1所示,从猎豹移动平台Libra的数据可以看出,印度的移动App市场大部分由外国发行商统治,这里又以美国和中国的发行商为主,在印度App Top 100中,只有29个是印度本土的App发行商发行的。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的发行商都将印度作为海外的掘金之地。未来,印度移动市场将成为一个比中国还要竞争激烈的“红海”。

图1-1 中国与印度App Top发行商国别分布比较

印度的通信、社交和工具类App几乎都由外国发行商统治,而印度本土企业在电商生活服务类市场做得较好,天猫、淘宝、京东、携程、滴滴、饿了么、美团和58赶集等中国公司都能在印度找到对标产品,正如当年很多中国公司对标美国模式一样。同时,多家在中国败走的互联网公司,如Amazon、Uber等,也将视线转向了印度,试图在这个市场上挽回颜面。在这些领域,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可以大致预测出印度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发展轨迹。[48]

(二)电商:印度喜忧参半

在中国,电商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国在过去10年摸清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脉络,而且欢迎外国投资者加入。但eBay却在遭到阿里巴巴猛攻后退出,亚马逊也迟迟未在中国取得进展。[49]中国人快速增长的消费能力造就了淘宝、京东这样的本土电商巨头,平台和综合电商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特卖类、二手商品类等细分市场的电商相应地崛起,满足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需求。

相应地,印度这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巨大市场对于电商而言非常诱人。据市场咨询公司RedSeer Consultancy预计,印度到2020年年网络销售额能达到800亿~1 000亿美元,而2018年水平约为130亿美元。[50]

但是,猎豹全球智库认为印度这个市场对电商而言并不是一片光明,其中有机遇,也有风险。

目前印度人消费能力还有限。2016年在印度的排灯节期间,各路电商巨头在印度展开了一场竞赛,排灯节能占到印度电商全年销售额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中国的“双11”购物节。如果对比两者的消费额,就可以很容易看到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差距。

在有限的消费能力背景下,过去几年里,为了吸引顾客,印度的电商平台一直是以烧钱打折的办法留住客户,印度电商产业深陷烧钱泥沼无法自拔。虽然中国很多电商也在烧钱,如京东,但这些钱都是烧在物流建设和投资布局上面,像印度这样靠打折吸引顾客的烧钱方式,在中国被证明是一个市场整合的信号,一旦投资人不愿再投入,有一方就得退出竞争或被另一方整合。(www.xing528.com)

印度本土电商平台不一定能够复制中国本土电商的成功之路。[51]外来电商Amazon在印度攻势非常猛烈,2016年6月份的一项尼尔森研究报告显示,亚马逊是印度卖家最钟爱的电子商务品牌,其次是Flipkart。从猎豹移动数据平台Libra的数据也能看出来,在排灯节期间,Amazon和Flipkart的日活跃渗透率都有大幅的上涨,截止到2016年10月23日,两者的日活跃用户已经接近一样。而且对Flipkart和Snapdeal来说,2016年尤其是艰难的一年。作为印度本土最大的电商企业,Flipkart的估值被下调多次,2017年虽有上调,但仍只有120亿美元估值,远低于2015年的152亿美元。所以,Flipkart和Snapdeal能否像中国同行那样,将外来者击败,还是未知数。

(三)出行打车类:印度本地企业崛起

在中国,随着2016年8月,Uber中国宣布并入滴滴出行,打车领域的竞争似乎也已尘埃落定,Uber的活跃度持续下滑。市场上的其他竞争者不是已经被滴滴合并,就是只能在拼车、高端出行等细分市场上分一杯羹,滴滴出行成为这个领域绝对的王者。

退出中国市场后,Uber已经将战略目标瞄准了印度。2018年在印度,Uber与印度本土的市场老大Ola的差距并不大,Ola的周活跃渗透率仅仅是Uber的1.4倍。Uber在印度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来适应这个独特的市场,包括无须App约车、保护女性的Help按钮等都是Uber在全球范围内的首例。另外,鉴于印度复杂的语言环境,Uber还推出了多语言服务。但在印度,Uber注定也避免不了一场硬仗,Ola 2018年已融资12亿美元,深谙本地市场和用户喜好的Ola 2018年在印度覆盖的城市是Uber的三倍,提供叫车服务的车辆类型涵盖从三轮嘟嘟车到高级轿车。其最低档次“Micro”的订单量就超过了Uber所有类型车辆订单量的总合。据猜测,Uber在印度市场每月要烧上千万美元,Uber想在印度市场扳回一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在印度的命运甚至可能重蹈在中国的覆辙。[52]

(四)外卖类:印度市场在洗牌

由于传统文化使然,印度人早已有了让人帮忙跑腿买东西的习惯。2013—2016年印度涌现出超过400家外卖配送企业,募资总额达1.2亿美元。这已经是过于膨胀的市场,与中国外卖O2O发展历程很像。中国经历了外卖App大战之后,2016年以来,市场上只剩下了三个有实力的竞争者,之前涌现出的众多外卖品牌,如淘宝旗下的口碑外卖、德国品牌外卖超人、到家美食会等,不是退出中国市场,就是被其他品牌接管,或是勉强维持。可以预计,众多外卖品牌涌入市场后,印度也必定会经历这样的洗牌过程。[53]

但在这方面,印度的企业似乎比中国企业更有国际化野心。印度的外卖老大Zomato 2010年年底开始在印度市场发力,2012年就走出印度国门;2013年将业务拓展至中东、非洲、南亚和南美;2014年在欧洲进行收购,业务拓展至19个国家;2015年初完成对美国市场第二的Urbanspoon的收购,业务拓展至22个国家,并成为Yelp的直接竞争对手。而从Libra的数据也可以看出,2017年印尼已经成为Zomato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也有一定的用户基础。

(五)新闻类App:印度市场潜力巨大

近两年,由算法主导的个性化推荐新闻App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新闻分类排名前五的App中,有三款是主打新闻个性化推荐的,分别为今日头条、腾讯的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

印度的新闻App在活跃渗透率和周人均打开次数上都远低于中国,但快速增长的移动互联网人口,加上印度排名第一的新闻App Dailyhunt也主打算法推荐,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54]

中国App发行商没有放过这一机会,瞄准了印度移动新闻市场。在印度新闻App Top 20中,目前已经有两款中国公司背景的App:猎豹移动收购的News Republic和UC开发的UC News。另外,还有没进到前20名但排名也比较靠前的NewsDog和Hotoday。这几家都主打新闻的个性化推荐,但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2017年,中国的新闻App巨头今日头条还投资了Dailyhunt,相信在未来,印度的新闻App市场将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个性化推荐新闻App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而且中印两国的发行商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争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