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波兰:欧洲重要门户和煤炭大国

波兰:欧洲重要门户和煤炭大国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欧洲中部地区,波兰是最大的硬煤生产国,供应欧盟10%的需求。波兰人口和国土面积在欧洲排名中位列前十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波兰是沟通中东欧和欧洲的重要门户,是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宪法规定波兰为实行地方自治的单一制国家。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波兰的占领。

波兰:欧洲重要门户和煤炭大国

一、地理环境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 Rzeczpospolita Polska,英语: The Republic Of Poland),简称波兰,首都华沙,拥有16个省,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位于欧洲大陆中心地带,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枢纽站和桥梁,毗邻德国、捷克和俄罗斯等7个国家。波兰的东部与乌克兰、白俄罗斯接壤,东北地区挨着立陶宛、俄罗斯,西部接壤德国,南部紧邻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北面朝向波罗的海,海拔均值为173米。从气候上看,波兰全年气候温和,无极端寒冷和酷暑气候,属于温带阔叶林气候。波兰自然资源丰富,开采量低,目前仅开采了约15%的资源储备量,自然资源包括煤、铜、锌、铅、银、硫、盐以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在欧洲中部地区,波兰是最大的硬煤生产国,供应欧盟10%的需求。在褐煤萃取方面,波兰拥有较高的排名(位列第9)。

波兰人口和国土面积在欧洲排名中位列前十名。2018年波兰人口数量为3 798万,在欧洲位列第8名,其中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39.94%,第一大城市华沙人口占城市总人口比重为7.75%,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群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为4.65%。从人口的年龄分布来看,近几年波兰呈现老龄化趋势,Wind数据显示(见图10-1),波兰15—64岁人口占比最高,占总人口比重67.4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7.52%,0—14岁人口占比为15.05%。波兰国土面积为31.27万平方千米,面积与德国相当,边界线长3 538千米。波兰北部濒临波罗的海,这部分海岸线长528千米。2018年波兰GDP总计为5 856.64亿美元,人均GDP为1.54万美元。

图10-1 波兰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资料来源: Wind数据库

波兰拥有优良的交通优势,地处“丝绸之路”、“琥珀之路”的交汇点和“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是连接东欧和西欧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因此,交通运输业在国内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波兰是沟通中东欧和欧洲的重要门户,是中国和欧洲之间贸易往来和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泛欧运输网络(TEN-T)的9条线路中,横贯欧盟北部大陆的北海-波罗的海走廊和连接欧洲南北两大海域的波罗的海-亚得里亚海走廊这两大主要交通走廊在波兰首都华沙汇合,使得波兰成为联通四面八方的交通枢纽[1]。与此同时,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往纵深化方向发展,中国与欧洲之间的班列途经波兰或者以波兰为始发地或目的地也逐年增加[2]。另外,在欧洲市场中,波兰的公路和铁路运输类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波兰国铁货运股份公司的总货运量在欧盟位居第二[3]。在航空运输方面,波兰拥有14个国际机场和1个国内机场,客流量最大的机场是华沙的肖邦国际机场。由于波兰北部濒临波罗的海,其在波罗的海沿岸有30多个港口,重要的港口有格但斯克港(Gdansk)、格丁尼亚港(Gdynia)、赫尔港(Hel)和什切青港(Szczecin)等4个。其中,吞吐量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是格但斯克港,也是全波罗的海唯一能让最大的远洋集装箱船舶直接靠泊的集装箱码头

二、政治环境

从政体看,波兰是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包括总统和以总理为主导的内阁。总统拥有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双重身份,总理是从两院制国会的下院议会向总统提名产生,国会成员由各省的直选产生。波兰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和基于经济活动自由、私有制和社会伙伴间团结、对话和合作的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宪法规定波兰为实行地方自治的单一制国家。国民大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组成,政府由议会居多数的政党组成。

1997年4月,波兰通过的新宪法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根据宪法,波兰国会两院分别为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拥有独立立法权,总统和政府拥有执法权,行使司法权的机构是法院。波兰的经济体制以经济自由化和私有制为基础。从历史起源看,波兰主要源自西斯拉夫人中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并于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由于波兰地势平坦,无高山险峻,且处于东西欧的交界处,导致波兰从古至今都是大国列强的瓜分之地。历史上,波兰一直是斯拉夫人与德意志人、东正教天主教反复争夺的地带。波兰曾两次被外族占领。第一次是1772—1775年俄普奥三国瓜分波兰,使其在欧洲版图上消失143年之久,一直到1918年才得以复国。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波兰的占领。波兰在1944年复国,1947年加入社会主义阵营。1989年12月29日,波兰通过宪法,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脱离社会主义阵营[4]

自美苏冷战后,波兰在政治和外交上都向西方靠拢,是苏联解体后的中东欧国家中拥抱西欧和美国的积极一员。波兰于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协定[5]。近几年,波兰“亲美”倾向加强,在国家安全和政治合作上都紧靠美国和北约,一度被俄罗斯学者戏称为“美国在欧洲的飞地”、“美国在俄罗斯的前哨”等。

(一) 高度认同自身“欧洲人”身份(www.xing528.com)

自18世纪以来,波兰人对欧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具有强烈的认同感。2004年5月,波兰终于成功加入欧盟,成为其中一员,在经济、政治和法律等各方面均采用欧洲标准。自中世纪以来,尽管波兰地处欧洲的边缘,但是波兰人尤其是其知识精英们认为无论在地理、文化和行为方式上,还是宗教信仰上,波兰都是欧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与波兰狂热的基督教信仰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基督教信仰被誉为欧洲大陆的象征,而波兰与基督教的因缘有千年之久。公元966年,波兰国家创始人、皮雅斯特王朝的梅什科大公受洗,按拉丁仪式皈依基督教,这一史称“波兰的洗礼”的事件被波兰人视为身份之源,也使波兰成为基督教文明大家庭和拉丁文明世界的一员。18世纪的波兰被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瓜分,在波兰亡国的123年间,天主教会为延续波兰民族身份和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宗教受难意识也更加深入波兰的民族骨髓[6]

(二) 极力靠拢美国,战略需求度上升

波兰政府、民众乃至社会精英们对美国的好感度较高。一方面,波兰在经济、军事能源安全、外交方面积极配合美国。例如,波兰大规模购买美国军事装备,为美军提供永久性军事基地,与美国签署超过2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举办由美国牵头的“反伊朗峰会”,等等。另一方面,波兰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具有难以取代的战略优势,借助波兰向西能够干预欧盟内部事务,向东能够钳制俄罗斯发展,因此,美国倾向于与波兰建立密切关系,将之视为美国在欧洲的前哨。自古以来,波兰周围一直围绕着强国,很自然地成为大国之间争斗的必争之地,养成了波兰倚重大国的传统心态。在国际秩序骤然变化的当下,源于共同的战略利益,波兰日益呈现出不断亲近美国的态势。

(三) “一带一路”建设纵深化发展,波兰的优势明显

对中国来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各种项目和产业园区的合作增加,波兰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尤其是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2012年开始,中国与中东欧“12+1”峰会定期召开,在经济交往与政治互信上不断增进合作。波兰和匈牙利被称为“和龙最亲近的姐妹”,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是中国在中东欧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仅次于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第五大欧洲合作伙伴。

三、社会文化环境

从波兰的民族分布看,约占98%的人口为波兰族,少数民族有1.3%的德意志人,0.6%的乌克兰人,0.6%的白俄罗斯人,其余少数民族有犹太、立陶宛、斯洛伐克族等。

从宗教信仰来看,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波兰以其高度虔诚的态度、国内浓郁的宗教氛围著称。国内拥有各种规模的教堂,居民每周去教堂做弥撒是重要的活动。天主教是波兰的主要教派,信奉该教派的人占比约95%。其他教派还有东正教、基督新教等,约占5%。

从社会习俗来看,波兰人较为重视情感的交流,在社交场合注重衣着得体,贸然访问好友或其他人属于不礼貌行为,在社交中打探个人收入、宗教信仰等都属于禁忌。由于深受虔诚的宗教信仰影响,波兰人十分喜爱佩戴具有“十字架”的配饰。波兰拥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怀,这源于波兰对自身独立性和解放性的高度认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