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虽然形成了巨大的制造业产能,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被长期“压制”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许多行业都集中在委托加工组装领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而在研发、技术和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没有任何比较优势。只有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将“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作为九大任务之一,为我国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978-7-111-51048-2-Chapter03-8.jpg

图3-8 任务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任务7】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稳定中央技术改造引导资金规模,通过贴息等方式,建立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促进钢铁、石化、工程机械、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研究制定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南和重点项目导向计划,吸引社会资金参与,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稳步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分业分类施策,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强行业规范和准入管理,推动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优化存量产能。加强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建立完善预警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退出过剩行业。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发展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专业化“小巨人”企业。发挥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园区示范作用,利用双边、多边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协作关系。推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小企业集群。

优化制造业发展布局。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综合考虑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市场空间等因素,制定和实施重点行业布局规划,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建设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创建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推动东中西部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发展。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提升现有制造业集聚区,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特色和优势突出、产业链协同高效、核心竞争力强、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www.xing528.com)

【意义解读】

不得不承认,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重复建设,以资源浪费、能源高耗、环境污染为代价,求得了一时的经济增长,却也换来了产业落后、结构失调、库存积压和不良资产,这成为了制约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从生产角度看,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从技术角度看,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许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自主开发能力弱,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1)产能过剩问题。据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一些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到30%~50%,但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GDP总量的比例只有8%,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反映出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十分严重。2009年钢铁产能中约有3000万吨库存积压,但钢铁行业在建项目投资额却高达3400亿元;同期有色金属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6.5%,电解铝产能已由2008年的1800万吨扩张到2000万吨,在建还有200多万吨;水泥产能高达19.6亿吨,而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400条。在产能利用方面,2009年我国电石产能利用率只有68%,焦炭产能闲置近亿吨,甲醇产能闲置过半,而在建的电石、焦炭和甲醇产能却分别还有约700万吨、3000万吨和860万吨。此外,部分无机盐、无机碱、化肥农药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2)“大”而不“强”问题。“工业3.0”时代,企业以大规模生产、批量销售为特征,通过规模化生产,提供标准化产品,获取行业平均利润,各企业按其所处研发与设计、生产与制造、营销与服务的产业分工位置分享价值。处于“微笑曲线”两端的研发与设计、营销与服务是利润相对丰厚的区域,盈利模式通常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而处于“微笑曲线”中间区域的生产与制造企业只能无奈地维持相对较低的利润,而且由于技术含量低,进入门槛也相对较低,致使竞争更为激烈,从而又进一步挤压了利润空间。我国虽然形成了巨大的制造业产能,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被长期“压制”在价值链的低端环节,许多行业都集中在委托加工组装领域,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而在研发、技术和销售、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没有任何比较优势。

只有加快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提升国际竞争力。这是国内外业界的普遍共识,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产业兴衰从根本上决定了一国制造业的发展命运。《中国制造2025》将“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作为九大任务之一,为我国制造业在结构调整中保持较快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