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底捞业务分拆上市:从电焊工到中国火锅大王

海底捞业务分拆上市:从电焊工到中国火锅大王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海底捞所主打的中高端火锅,也同样受到市场冲击。同年,海底捞集团旗下负责底料业务的成都分公司,变更为本案研究对象,即颐海国际。2016年,海底捞旗下的颐海国际于港股上市,募资用于建设火锅底料生产基地。

海底捞业务分拆上市:从电焊工到中国火锅大王

颐海国际,成立于2013年,实控人为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合计持股50%。注意颐海国际和海底捞集团的关系:它是海底捞集团旗下火锅底料业务分拆出的上市公司,颐海国际与海底捞集团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关联公司,互相并不持有股权

颐海国际股东结构(2016 年8 月)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1988年,张勇技校毕业,最初在国营拖拉机厂当电焊工,那时工资只有90元,后来在得知同院阿婆靠卖烧鹅就成了万元户后,他动了创业的念头,但谁知创业真是个大坑啊。他做了各种小生意,都是相当坎坷,倒卖过汽油,做过麻辣烫,但都挨个失败。

1994年,他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转折。作为一个小生意人,在一次不起眼的市场调研中,张勇发现,成都有一种火锅很受欢迎,于是与朋友凑齐8000元,在老家四川简阳引进了这种火锅,当时,可怜的店面里只有4张火锅桌。

事实证明,他入对了行。到2016年,中国餐饮业的收入总规模已经达到3.4万亿元。

这个行当,非常特殊。据钛媒体的总结,首先它是服务业(有服务场地、服务人员,为顾客提供餐饮服务),其次它还是零售业(菜品就是商品,打包、外卖、外带、外送)、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为菜品)、物流业(很多中大型餐企还要解决各种食材的储存运送)、养殖业养鸡养羊等)。

在餐饮方面,张勇的确是个外行。当时,如果他只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开个店混日子,那就没意思了。然而张勇以周到服务为特色,使海底捞的客流量逐步火爆起来,比如帮吃火锅的客人拎包、带孩子、擦鞋子等。

1999年,张勇又做了一次重大决策。海底捞开始异地复制,在西安开出了第二家分店。此后,其连锁火锅店逐步扩张。

这一步,很巧妙,作为大本营在四川的火锅店,他却避开了火锅竞争尤为激烈的区域中心城市成都,而选择跨省复制。

2005年,当时中国火锅市场的霸主是小肥羊。小肥羊,靠着一份秘制的不用蘸料的火锅配方,雄霸全国火锅店。

火锅开店,底料先行。锅底料就像药品的配方,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后,海底捞成立了成都分公司,主营业务为生产火锅底料,并将其提供给附属公司的火锅店。

2006年,海底捞的第一条火锅底料生产线在成都投入正式运营,供应给四川海底捞集团的火锅餐厅。2007年,它开始向第三方经销商提供火锅底料产品。

1999年到2011年间,海底捞的异地复制进度较为缓慢,经营遇到了瓶颈。(www.xing528.com)

怎么办?只能继续思考,继续进化。2011年,又一件大事发生了。张勇开始引进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模式”。也许你会说,火锅店还能弄阿米巴模式?其实,这就是优秀企业家和凡人之间的差别。

阿米巴模式,是关于公司组织架构哲学,将整个公司细分成所谓“阿米巴”小集体,并以量化赋权的形式,委以各个小集体经营责任,在模块化组织架构的同时培育出更多具有经营者意识的领导者。

海底捞将旗下的底料加工、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门店装修、餐饮人员培训等全部分拆。不得不说,这一招真的是太厉害了。自2011年以后,海底捞的异地开店速度大增。

据亿欧数据,2011年,海底捞门店数量为44家,到2012年,海底捞门店数量为70家,当年一下新增36家。2011年,中信出版社出版《海底捞你学不会》,仿佛一夜之间,全中国人都知道海底捞了。

(制图:优塾投研团队)

谁知,组织结构刚优化完毕,又遭不测风云。2012年,餐饮行业遭遇重大转折,“三公消费”限制政策出台,高端餐饮遭受重创,典型的如湘粤情,业绩下滑702.47%,2013年巨亏5.7亿元。此后,餐饮业开始出现“高端做中端、中端做低端”的现象,层层下压,大量高端餐饮开始转型做中高端。而海底捞所主打的中高端火锅,也同样受到市场冲击。

2013年,海底捞开始又一次决策变化,开始将未来发展放在餐饮企业服务上,而不再一味地追求火锅店扩张。同年,海底捞集团旗下负责底料业务的成都分公司,变更为本案研究对象,即颐海国际。

之前我们分析过,火锅是中国餐饮业最优质的赛道,能够跑出适合价值投资的伟大公司。可是,你千万别以为开火锅店容易。

2015年,火锅业掀起“关店潮”。因盲目跟风、过度概念化,门槛低,许多火锅店关门。海底捞同样深受影响,当年,海底捞新开31家门店,但营收增长率仅为2%。

2016年,海底捞旗下的颐海国际于港股上市,募资用于建设火锅底料生产基地。同年,海底捞旗下的优鼎优,冒菜品牌,登陆新三板。

没错,你所不知道的海底捞,其实已经悄悄地孕育出一家港股公司和一家新三板公司,从一家火锅店,发展成为了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体化集团。

这还不够,事实上,它已经开始了国际化征程,并且做得还不错。截至2016年,海底捞直营餐厅在中国有192家、新加坡有4家、韩国首尔有3家、日本东京1家、美国洛杉矶1家。而颐海国际,共推出41款底料产品、9款蘸料产品及15款中式复合调味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