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国外积极财政政策探析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国外积极财政政策探析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危机爆发后,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不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然而,受历史惯性的影响,美国财政收支体系已经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因此,相对于积极货币政策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受到了更多掣肘。此外,美国政府还在2018年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重新开启积极财政政策之路。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国外积极财政政策探析

财政政策是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的支出水平作出的决策。西方政府用于调整支出和收入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预算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

西方国家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都选择了扩张的财政政策以促进和刺激经济增长。如美国便实行了凯恩斯所建议的赤字财政政策,即不惜大量举债来扩大政府支出,同时削减税收收入,使预算支出大大超过收入。应当看到,美国、法国这种以扩大预算支出、实行赤字财政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政策,在一定时期内曾对经济的增长起过较大刺激作用。它通过种种人为的措施扩大了社会对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从而暂缓了生产过剩的程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维持了战后20多年的经济“繁荣”。然而,巨额赤字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美国为例,1979年通货膨胀率高达13.3%。而且,巨额财政赤字导致高利率,高利率阻碍经济增长,且会导致巨额国际贸易赤字。1987年10月出现的震撼资本主义世界股票市场的大动荡,正是美国高财政赤字、高贸易赤字和高外债的必然结果。同时,高财政赤字和高政府债务导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频繁的政府停摆事件。鉴于高额赤字给美国政府带来的巨大困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滞胀”局面的不断出现,奉行需求管理的凯恩斯主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其所主张的通过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也越来越不受欢迎;而仅依靠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等经济过热的操作,则成为近三十年的主流,小政府、大市场的观点深入人心。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危机爆发后,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不仅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还加大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力度。然而,受历史惯性的影响,美国财政收支体系已经很难支撑大规模的财政支出,因此,相对于积极货币政策来说,积极财政政策受到了更多掣肘。直到特朗普上台以后,这种现象才有所改变。(www.xing528.com)

特朗普上台之际,美国已经基本摆脱了金融危机的泥潭,经济处于微弱复苏阶段,已不需要像奥巴马政府一样通过大规模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因此,特朗普的税改计划更大程度上类似里根执政时期的税改计划。2017年年末,特朗普大规模税改计划获得了参议院通过。此项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国际税法改革、免税组织等五大方面。其中,个人所得税、公司税和国际税法改革备受瞩目。此外,美国政府还在2018年推出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重新开启积极财政政策之路。

长久以来,美国对跨国公司收取的高公司税率一直饱受诟病。1999—2008年,大部分国家平均公司税率明显下降,从31.4%下降到25.9%。其中,欧元区下降最明显,从34.8%下降到23.2%;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税率的下降也较为明显,从34.8%下降到26.7%。相对而言,美国的公司税率则没有太多变动,依旧较高。过高的公司税导致美国公司不愿意在美国生产投资,而是将资金向欧洲、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转移。特朗普税改政策将美国公司税从15%、25%、34%和35%的四档税率统一降低为21%。美国公司税率的大幅度降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美国和欧元区之间的税率差距。此次税改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将居民原则的全球征税体系转变为与欧元区基本类似的属地原则,且鼓励为规避美国税收而滞留于海外的收入积极汇回国内。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的跨国公司往往将利润留存海外进行再投资的问题。从长期看,这将促使境外资金逐步回流美国境内。另外,此次税改还加快了对房产、农场地等资产的折旧;同时,扩展了小企业在支出金额增加后从税基收入的扣除项,以减少相应的纳税额,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能源产业的技术革新。综上所述,这次税改很可能吸引跨国公司的优质资源重新回流美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