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基建的特征:未来技术创新之路

新基建的特征:未来技术创新之路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基建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当前形势下的“传统基建”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它也与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我国新基建初步形成东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态势 。(三)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新基建的三个方面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尤其是将创新基础设施明确列入范围,更是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

新基建的特征:未来技术创新之路

(一)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

虽然新基建与传统基建在许多方面存在不同之处,但传统基建其实也是此次新基建的重要受益者,传统基建同样需要高科技的支撑。从发展的角度看,很难把新老基建完全分开。新基建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当前形势下的“传统基建”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它也与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对于正在和即将推进的传统基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必然会在其中充分体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基础设施的融合。而某些新基建就是发展中的“传统基建”的一个技术支撑,脱离了传统基建的载体,有些新基建,尤其是三大方面之一的“融合基础设施”便很难“建功立业”。

比如制造业,以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应用技术为基础的新制造将成为现在及未来中国制造的主流趋势。受新冠疫情在全球扩散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全球供应链面临更加不确定的格局,运用人工智能及产业互联网相关技术重构产业链将是制造业的新举措。这不仅仅是大型制造业企业的必由之路,也将是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大批中小企业必选之途。调查显示,此次疫情之中,因企业数字化程度不够、自动化程度低、智能化偏弱而导致的企业开工不足已经成为当下大批中小制造业的痛点,而高度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制造业受到的影响相对小得多(7)

传统建造行业,如传统基础设施、住宅及商业建筑等,同样也会受益于新基建。因为信息技术产业设施的制造很大程度上应用于或者是基于传统基础设施,或者本身就是传统基础设施的升级版。新建造行业的诞生,也就是建造行业本身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和精益化已经成为趋势。同时,建造对象也是新的基础设施,即使是传统的住宅、交通设施及其他城市传统基础设施,也都是更加智能化的住宅、办公、交通、安防和其他智能化基础设施以及更加智慧化的城市应急管理设施等。

(二)总体布局:东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

截至2020年4月,安徽、广东、江苏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数绝对量较大,分别达到了280、165和109项,而河北、山东、广东等东部地区省份的新型基础设施占比较高,分别达到了43.5%、35.0%及34.1%。我国新基建初步形成东部引领、区域协调发展态势(8)

赛迪研究院报告显示,纳入省级重点投资计划的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东部地区共有406项、中部地区373项、西部地区216项,而东北地区仅有2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占比分别为40.7%、37.4%、21.7%和0.2%。

通信方面为例,东部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固定宽带普及率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但互联网覆盖率仍有发展空间。2018年,东部地区移动电话普及率、固定宽带普及率分别为145%、34.24%,甚至优于美国、日本。东部地区互联网覆盖率为61.32%,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距离。从三大运营商5G试点覆盖的城市来看,东部地区城市覆盖较广,主要集中于各个直辖市以及省会城市。全国首批支持5G网络覆盖的40座城市中,东部地区占18个名额。

图5我国26省(市、区)新基建项目占重点基础设施比重(www.xing528.com)

注:港澳台除外,黑龙江、吉林、湖北、青海、西藏未获得公开数据。

资料来源:赛迪研究院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0.6%,而发达国家平均约80%,中国还有很大空间,但城镇化的人口将更多聚集到城市群都市圈。据恒大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达71%时,新增2亿城镇人口的80%将集中在19个城市群,60%将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7个城市群,未来上述地区的轨道交通、城际铁路教育医疗、5G等基础设施将面临严重短缺。对人口流入地区,要适当放松地方债务要求,不搞终身追责制,以推进大规模基建;但对人口流出地区,要区别对待,避免因大规模基建造成明显浪费。

(三)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

新基建的三个方面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科技特征和科技导向,尤其是将创新基础设施明确列入范围,更是凸显了科技创新在新基建中的特殊使命和重要地位。其中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中布局在拥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北京、上海合肥三个城市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共占据48%的份额,作为我国第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深圳目前仅布局了1个,所占份额较小。

创新基础设施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休戚相关。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投入更多的资源,部署更好的设施。将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具有鲜明的导向和指向,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充分信任和殷切期待。科技强国必须要有“杀手锏”,随着创新基础设施的布局,不少领域将出现“国之重器”,在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创新基础设施与现实需求高度吻合。某些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步入“深水区”,对于创新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通过有针对性地将“普通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普通动力升级为“核动力”,可以满足现实需求,为未来铺好路,搭好桥。无论是从现实还是未来,将创新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范围会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科技探索、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9)

创新基础设施依然是新事物,不能照搬原来的布局、建设、运行模式。不仅需要不断地创新理念,以包容审慎的态度,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要超前布局,认清未来科技革命的方向和重点,借助基础建设的“乘数效应”,在亟须领域、前瞻领域精心布局;同时还要谨防不考虑实际需求和客观环境条件的一哄而上,否则可能会造成巨大浪费和巨大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