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将我转化为我们,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将我转化为我们,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际交往中,也许你会发现,那些社交经验丰富的人们,一般很少直接跟你说“我怎么着怎么着”,都是说“我们怎么怎么样”。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少说“我”,多说“我们”。如果想成为一个受客户欢迎的人,请你必须牢记:少说“我”,多说“我们”。首先,说“我们”表明你对客户较为重视。其次,说“我们”还意味着你是否有和客户继续交往的欲望。

将我转化为我们,增进团队协作精神

在人际交往中,也许你会发现,那些社交经验丰富的人们,一般很少直接跟你说“我怎么着怎么着”,都是说“我们怎么怎么样”。这样虽然有拉关系、套近乎的嫌疑,但是,这招很有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人际交往的“助推剂”。

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少说“我”,多说“我们”。乍一看,就差了一个字,也没什么特别。但仔细想想,里面的“水”还是很深的。“我们”表明说话的人很关注对方,站在双方共有的立场上看问题,把焦点放在对方,而不是时时以自我为中心。

这也是很多销售员总结出来的经验,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我们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每一个人的心理,但是有一条准则却是相同的,你为客户着想,即使不能让客户绝对信任你,但也是会让客户喜欢你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一个人对自己的关心要远远大于对他人的事情的关心,关注自己是人的天性。所以,很多情况下,人会不自觉地总是替自己说话。销售人员在工作中要学会“忍”,不能时常把自己挂在嘴边。

毫不夸张地说,你试着注意一下自己每天说“我”的次数,你会发现,自己几乎每句话都提到了一个“我”字。所以,销售人员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避免老是说“我”。如果想成为一个受客户欢迎的人,请你必须牢记:少说“我”,多说“我们”。关注客户,客户才会更关注你!

红楼梦》里有这样一段描写王熙凤为人之道的话: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然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罢便用帕拭泪。”

贾母笑着不让她再提伤心事的时候,她马上换了表情,转悲为喜,“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了老祖宗。该打,该打!’”(www.xing528.com)

王熙凤的话说得太妙了!仔细看看,凤姐在这么长的“演说”中提到了自己了吗?没有!为别人着想的结果是“双赢”。大量的事实也证明,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人们都很在乎别人对自己是否投入热情,是否关注自己。如果一旦发现对方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立马就会想方设法避开你。

人人都喜欢戴高帽子,人人都喜欢被别人重视。所以销售人员要把握客户这种微妙的心理,在和客户谈话的时候多说“我们”,少说“我”!

再想想看,既然人人都喜欢被别人重视,那我们就必须学会重视别人。如果客户在炫耀自己的能力,就让他炫耀好了,即使你很讨厌他,也要装作喜欢听他讲话的样子。对于常和客户打交道的销售人员来说,取得对方信赖是一件获得对方青睐的重要法宝!

首先,说“我们”表明你对客户较为重视。你的态度本身就意味着你的价值,如果你对客户总是“我怎样怎样”,客户肯定会认为你是个自私的人,一点也不在乎他!

其次,说“我们”还意味着你是否有和客户继续交往的欲望。对于许多客户来说,他们跟你谈话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想解决问题,而是希望销售人员真心地关心他们。

“我”和“我们”表面看上去只是一个称谓问题,只有一字之差,但是给我们的心理感觉却完全不同。事实上,当你在客户面前频繁地说“我”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你自己,更失去了客户对你的信心。当然,也要注意,不能事事说“我们”,有些东西可不是我们这些销售人员能掌握的,过犹不及就不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