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产队式:团队协作的利与弊

生产队式:团队协作的利与弊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产率低下的年代,生产队式即大锅饭方式,想法很好,而且运用团队的力量解决了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最大化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是生产队式的几个明显特征决定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是生产队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仍然极其有限。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生产队的出现也成为必然——总比单干要好。对照一下企业形态的组织发展,在初创时期与生产队式就极其相似。企业初创的一个暂时的生产队式运营形态便跃然纸上。

生产队式:团队协作的利与弊

生产率低下的年代,生产队式即大锅饭方式,想法很好,而且运用团队的力量解决了个人无法解决的困难,最大化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可是生产队式的几个明显特征决定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一是生产队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仍然极其有限。不仅仅是数量,更是质量,比如最为关键的人力和生产硬件,但需要种的田却很多。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生产队的出现也成为必然——总比单干要好。二是因为凡事都是大家一起上,一起干出来的,因此缺乏对于个体的客观评价,队长主观性的评价难以服众,个体之间的价值差异无法体现,能力再强大的个人价值也无法得到尊重与实现,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的积极性造成严重打击,被动式、不加思考不求上进的习惯式劳作便成为一种常态。三是缺乏对比竞争效应,导致人的欲望和价值实现的追求降低,客观上造成了人们的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大锅饭便进一步成为现实。(www.xing528.com)

对照一下企业形态的组织发展,在初创时期与生产队式就极其相似。人不多,要种的田却很多很广——内部制度由于不规范不健全导致企业管理杂乱无章,外部的市场却往往是面对全国;出于成本的考虑,这个时候员工的定位大多比较模糊,企业希望招来的人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要懂,或者哪里事多了,大家都得帮忙一起上;缺少规则,大家都觉得自己重要,似乎少了谁都不行,对工作的考评全在老板的主观评价上等等。企业初创的一个暂时的生产队式运营形态便跃然纸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