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对企业和银行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对企业和银行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四章考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方式。第六章研究反腐新政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第八章研究了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误导信贷决策的现象会受到企业政治关联以及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的影响。

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对企业和银行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正逐渐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转向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但理论界与实务界很少关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归类变更盈余管理是在不改变净利润的条件下,将利润表中项目进行错误分类,如将营业活动的费用归入营业外支出,将营业外收入的盈利归入营业收入,从而夸大核心利润。这种将报表项目错误分类的盈余管理手段,不牺牲未来的公司业绩,成本更低;同时净利润不变,相对更隐蔽,通常会被审计师和监管者所忽略。本书系统地探讨了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方式,并从提高外部治理效率的视角,对归类变更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四章考察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存在方式。研究结果发现: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基本方式主要表现为将营业外收入转移到营业收入。而且营业利润微增长公司和公开增发公司不仅存在将营业外收入转移到营业收入,还明显存在将经常性费用转移到营业外支出的方式,说明提升核心利润动机越强烈的公司,其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越明显。②我国上市公司存在选择性地在非经常性损益表中披露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特殊方式,即对非经常性收入尽量地少披露,而对非经常性支出充分地披露,因此扣非后净利润指标的真实性与可信度有待提高。③现金流量归类变更是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补充方式。本部分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了上市公司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与现金流归类变更显著正相关的证据,主要表现为将经营现金流出转移到筹资现金流出,以及将筹资现金流入转移到经营现金流入,从而虚增经营现金净流量。现金流归类变更与利润归类变更之间的“共谋”效应进一步加大了外部监督者的识别难度。(4)R&D归类变更是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替代方式。企业R&D活动具有信息含量,是传统会计盈余和账面净资产以外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之一。R&D费用作为成本费用中高评价的项目,有可能使管理层进行R&D归类变更管理。本部分以2007—2015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与R&D归类变更显著负相关,说明未能通过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美化核心利润的上市公司进行R&D归类变更的动机较强。进一步在亏损公司以及净利润相对上年未实现增长的公司中发现了R&D归类变更操纵存在的证据,这也可以解释为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空间小的上市公司更有动机进行R&D归类变更。R&D归类变更的主要特征是将生产成本转移到R&D投入。所以,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与R&D归类变更存在替代效应。

第五章研究卖空机制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卖空机制提高了公司负面信息被发现的概率,管理层在面临卖空威慑时会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本章基于2010年我国启动的融资融券试点,选取截止到2015年被选为融资融券标的企业作为处理组,非标的企业作为对照组,采用双重差分等模型对2007—2015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年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卖空机制能够显著减少上市公司归类变更行为,说明卖空是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外部市场环境落后、内部治理水平欠佳的公司来说,这种治理作用更加明显,说明卖空机制可以改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及内部治理机制的不足。

第六章研究反腐新政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影响。反腐败有利于切断寻租设租渠道,弱化内部人控制,减少代理问题,提升企业绩效,从源头降低会计舞弊概率。本章基于2012年我国开始全面大力度地实施反腐政策,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我国2009—2015年沪深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研究,实证发现反腐新政对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可以产生抑制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因市场化水平高低存在边界。具体来说: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反腐败可以有效减少企业归类变更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市场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反腐败的作用有限。基于反腐败抑制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逻辑机理,本章进一步发现反腐败是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升企业绩效来影响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其中降低代理成本是反腐败抑制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主要渠道。(www.xing528.com)

第七章研究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与投资者定价。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使得投资者在决策时“功能锁定”于核心利润,而无法区分核心利润中的可持续部分与不可持续部分,因此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会导致投资者误定价。本章运用多元回归方程、套利检验等多种方法,并采用个股超额收益率的多种计算方法,检验了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会有何种反应。研究发现:进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公司,其核心盈余持续性会降低。而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由于无法识别出该种盈余管理,对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公司的核心盈余进行了错误定价,即进行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公司的核心盈余会被高估。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企业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不能被市场识别,投资者对这类公司进行了错误定价,高估了它们的核心盈余;而当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相对较高时,投资者可以更加正确地对企业的核心盈余进行定价。

第八章研究了归类变更盈余管理对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企业的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行为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下降,造成银行对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未来竞争力的误判。本章使用2007—2015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归类变更盈余管理使得企业获得了更多的长期借款,但无助于短期借款的增加,说明银行在信贷决策时无法完全识别企业核心利润的真实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归类变更盈余管理误导信贷决策的现象会受到企业政治关联以及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对于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归类变更能够增加长期借款。而金融业市场化水平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市场化的推进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政府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对归类变更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市场化也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降低了银行对企业归类变更盈余管理的监督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