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销售关键:捕捉三要素

掌握销售关键:捕捉三要素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要捕捉到三要素之一,就抓住了谈话的关注点或者叫抓手。捕捉的意思是销售自己在心中按照三要素去识别和理清,一般包括三个动作:探索类提问、倾听、确认类提问。当然在解构和重构三要素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捕捉到三要素。

掌握销售关键:捕捉三要素

沟通中最难的是什么?你可以有各种谈话技巧,但是,你永远无法控制客户说什么!无论你问期望、需求还是动机,客户都未必按照你提问的内容回答。这就决定了一件事情:你不可能线性地设计谈话路线

MEN模型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知道期望、需求、动机,这三个要素在每次正式的客户谈话中都会存在。有时客户会侃侃而谈,长篇大论;有时会一闪而过,若有若无,很像鱼在水里游的感觉。而我们学习了倾听和提问技巧,这些技巧就像钓鱼的杆、捕鱼的网,帮助销售在谈话中抓住关键要素。一旦抓住这些要素,剩下的几乎都是套路了,谈话就会完全控制在销售人员的手中。这就是用规则的确定性,处理销售的灵活性,这是价值型销售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

一、捕捉关键要素

在英语里,message这个词更多的意思是指消息、讯息,也就是那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而information是指有价值的内容,也就是经过提炼的信息,比如MEN类信息。

在销售对话中,无论是你提问客户回答,还是客户主动地陈述,他们的表述往往都是混乱不堪的,而不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这就是message。但是无论怎么乱,只要是谈正事,大部分内容都逃不出MEN架构。MEN的三要素就是information。比如:

客户:“你一定要保证有经验的实施顾问加入项目组(期望),我们老板非常重视这次预算体系的建设,必须要让他满意(动机)。还有啊,预算体系要体现对四项费用的控制(需求),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诉求了。”

这句话信息量非常大,一个期望、一个需求、一个动机。期望和需求之间可能有一定的联系,也可能完全独立。不过无所谓,无论从哪开始,也无论怎么混乱,都在这个循环里。只要捕捉到三要素之一,就抓住了谈话的关注点或者叫抓手。

比如销售这样说“领导,我确认一下,你的要求一共两个:一是有经验的顾问、二是重点体现对四项费用的控制,我理解的对吗?”

销售捕捉到了两个抓手:一个期望、一个需求。抓住之后,就可以按照销售的设计展开谈话、对三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了。

捕捉的意思是销售自己在心中按照三要素去识别和理清,一般包括三个动作:探索类提问、倾听、确认类提问。举例如下:

销售:“这个项目你最关注的是什么?”(探索类提问)

客户:“创新性还是比较重要的,服务也要及时,这次新车上市时间紧,要求高。”(倾听)

销售:“我理解一下,你最关注的是三个问题:一是创新性、二是服务及时性、三是时间紧,要保证项目进度。我理解的对吗?”(确认类提问)

在开始阶段,通过设计合适的提问,很容易捕捉三要素,一旦捕捉到,通过确认你会发现建立了一个谈话的总纲。当然在解构和重构三要素的过程中,还会不断地捕捉到三要素。这种谈话的感觉非常爽,就像一个垂钓者钓到鱼的感觉。

注意,不需要向客户说明如何区分三要素。自己明白就行,没必要向客户说明,因为客户不需要区分。还有,动机最好不要和客户去确认,被人看破心思总是让人尴尬的事情,你自己心里清楚就可以了。

二、理解客户的表述方式

客户的表述方式虽然很混乱,但是不同的切入模式,往往也代表了一种客户状态,或者这样说,表述方式本身也是一种信息。比如,我们开始问客户类似下面的问题:

这个项目你最担心什么?

这个项目你最关注什么?

你最希望实现的是什么?

这叫无目标性提问,客户会有如下几种表述方式:

1.客户从措施(期望)切入

例如,客户这样说:“我们希望通过四种措施保证服务,分别是有金融经验的实施人员、专人专线服务我们、在线服务以及定期项目回顾会。”

客户这样说话,说明期望已经很清晰了。这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客户自认为是专家,二是客户被竞争对手洗过脑了。前者常见于简单产品的销售,后者常见于较晚切入订单的情况。但是无论哪一种,也无论你是否能满足,都必须重新改造期望。

2.客户从要求(期望)切入

例如,客户这样说:“没有什么很特殊的要求,服务别掉链子就行了。”

这说明,客户想过需求但是没形成很清晰的期望,这是塑造期望的好时机。因为你的对手做的工作还不够深入,给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从期望切入还可能说明客户的需求接近形成,客户对需求把握很自信,自认为是专家。这为销售切入需求制造了麻烦,因为客户不愿意和你讨论了。

3.客户从目标切入(需求)

比如,客户这样说:“我们目标很明确,就是降低成本。”

这说明客户已经决定解决问题,也说明他足够痛苦了,不需要你再针对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扩大痛苦。但关键是客户的目标不一定是你的特长,所以,你很可能还需要扩展其他几个目标出来。

4.客户从问题(需求)切入

比如,客户这样说:“现在的问题很多,比如责任心不高、缺乏转化手段等等。”

这说明客户发现了问题,但是不一定要解决,还有个痛苦程度的问题。很可能销售要从扩大痛苦开始。

无论是从问题还是从目标切入,客户都没把自己放在一个专家的位置上看待这次采购。他希望从销售那里获得方案,这是一个塑造期望的好时机,当然也是引导需求的好时机。

5.客户从动机切入

比如,客户这样说:

“单位马上要换届了,我得出点业绩。”

“老兄,帮帮忙,我真不想再加班了!”

“这是一把手工程,领导特别重视这个项目,我们压力很大!”

从动机切入的情况很少出现,这往往表明客户对销售的信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表明客户动机已经足够强烈了,销售要尽快以此为基准设计销售手段。

三、遵循引导期望的准则

沿着MEN结构穿梭不是瞎逛,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客户的期望最大限度地与方案相结合,促进客户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引导期望的准则包括:

1.变化准则(www.xing528.com)

销售人员要树立一种思想:一切都是变化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完成。无论期望、需求、动机还是方案,甚至你昨天见客户所了解的期望和今天都有很大不同。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销售才有了操作空间。

2.输入准则

世界上有一种方案客户永远不会反对,那就是客户自己设计的方案。一旦客户认为这个方案是自己设计的,他就会陷入到维护正确性原则。

针对一个方案(或者措施),当客户输入越多的时候,他越觉得拥有这个方案的所有权,越有所有权,就越会支持,甚至愿意为之奋斗。所以销售的任务就是让客户多输入,尤其是输入期望,我们说过,期望就是客户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如果销售能把客户的期望纳入到自己的方案,客户支持度就会大大提升。最佳效果是,让客户觉得目标是他树立的、问题是他解决的,只不过恰巧用了你的产品而已。举例说明:

在一个百万级的ERP订单中,客户的选型非常谨慎,组成了一个12人的选型小组。这12个人是各部门经理,大家都是平级。一些特殊原因,高层不参与方案评估,只负责最后谈判。评分规则是每人一票,按票数排名。

这就给销售人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人太多,很难做工作。销售的操作思路是首先以需求调研的名义挨个拜访,每次沟通结束,再与每个客户确认方案沟通的时间。

方案写出来之后,销售又与每个成员进行了一次沟通,因为有了方案,销售就直接询问客户对方案的看法。客户的看法只有两种,行或者不行。一旦客户说不行,销售就直接问客户怎么办才行,客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输入),基本都可以纳入方案中去。

12个人逐一询问后,销售重新修改方案,这个方案获得了全票通过。因为在客户看来,这个方案本来就是他们自己写的,有什么理由不同意呢?

销售最常见的错误是:他替客户制作期望、他替客户发现问题、他替客户提供方案。销售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方案肯定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怎么让客户输入呢?最关键的是变陈述为提问。通过运用多种提问类型的组合策略可以让客户按下确认键,让客户拥有对这个方案的所有权。我们后面介绍。

3.塑造准则

我们说穿梭,是指在期望、需求、动机这几个要素里来回折腾、反复揉搓,或者通俗点说叫塑造。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比MEN三要素更重要的是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销售人员发现了客户的期望,他认为这期望需要重新塑造,于是他首先穿梭到需求,识别需求、引导需求。需求改变了再穿梭回期望,最后改变期望。无论是期望、需求,几乎都有一个塑造的过程。

请记住,永远不要认为客户告诉你的需求或者期望就是宇宙真理!

四、用塑造过的期望链接产品

三要素都是客户的东西,都是销售需要发掘的。发掘出来通常会用产品、方案、服务之类的东西去满足。但是这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了:到底是用期望链接产品,还是用需求或者是动机链接产品?

我们在第二章《销售的三维空间》里谈到过,首先坚决反对用未塑造的期望链接产品,这是药店卖药模式。其次,用需求链接产品虽然也可以,但违背了输入原则。比如,这样说:

客户:“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库存超储缺乏控制,导致成本高。”

销售:“我们的产品有一个超储预警措施,可以直接把你的超储信息传送到手机上。”

上边的例子听起来很自然,但是客户希望什么措施呢?你为什么不听一听,毕竟客户判断好坏的标准是期望一致而不是需求满足。

绕过期望,直接链接产品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让客户参与到方案的设计中来,违背了输入原则,这让销售少了一些竞争力。正确的做法是:

客户:“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库存超储缺乏控制,导致成本高。”

销售:“我们考虑过怎么解决吗?”(寻找客户期望)

我们鼓励重新回到期望,重新塑造期望,保证客户的期望和你的产品相似,而不是保证你的产品能满足客户需求。

同样,当发现动机的时候,掏出产品进行链接,是否是最好的选择呢?比如,这样说:

客户:“老兄,这次项目千万不要出事,我需要做出点业绩。”

销售:“你放心,我会派最好的服务人员来的。”

客户的动机是保证项目的安全性,销售就直接掏产品了,这样做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听从你客户的想法是什么。客户已经担心了很长时间,自然想过解决办法,而这种解决办法是他认为最合适的,为什么不听呢?又没有输入。

从识别期望到满足期望的路径很多,但是沿着哪个路径设计路标却有很大不同。有些看似捷径,却是陷阱;有些看似绕路,却是坦途。销售脑子一定要清晰。虽然未必一定走完每个要素,但是在与客户的沟通中,要时刻提醒自己:憋住!不要轻易地掏出你的产品。好销售的外号叫憋得住,差销售的外号叫憋不住。好销售和好男人的标准是一致的。

所以,以上三种都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最提倡的方式是用塑造过的期望链接产品,如图所示:

图3-12 提案与塑造过的期望链接示意图

从图上看,有几条路径:

◎ 2-1-4:捕捉到客户的需求后,塑造期望,然后进入到提案阶段。

◎ 3-2-1-4:客户谈到了动机,然后找到是什么让客户痛苦或者有了企图心(问题和目标),之后通过了解或者塑造需求,再塑造期望,并满足期望。

◎ 3-1-4:客户的动机满足不是通过需求解决,而是通过期望设计。和客户一起探讨期望如何满足动机,比如,买自己亲戚的产品就可以满足动机。

这几个路径都重新塑造了期望,我们强烈建议,不要绕过期望塑造的过程进入方案。主要是基于以下4点考虑:

(1)塑造期望就是塑造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塑造的过程就是植入优势的过程,也是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的过程。

(2)塑造期望的过程就是矫正产品的过程,销售人员对期望、需求的每一次改变都有一个原则:自己能干的才植入,自己不能干的尽量剔除或者往后排。期望就像一个矫正器,销售人员总是默默地在心里比较自己的产品与客户期望的适应程度。

(3)绕过动机:动机是最难发现的东西,无论我们怎样努力,可能都探索不出来,但是当与客户一起塑造期望的时候,客户很可能自己就会找出满足期望的方案。这样销售人员即使没找到动机,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动机。

(4)塑造期望的过程就是让客户更多地输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这种输入是在我们引导下输入的过程。而和客户一起奋斗一直是我们追求的,也是客户支持我们的原因之一。

我们在了解需求时,会很自然地让客户输入,提出他们的需求,但是当了解期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减少提问,甚至直接掏出产品,我们会主观地认为,是销售应该提出方案,而不是塑造客户期望。这是错误的认识,正确的做法是你与客户一起讨论措施,让客户更多地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就可以让客户更多地为方案做贡献,这就是让客户认可你方案的最佳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