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产业融合引发的新业态发展

乡村产业融合引发的新业态发展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六向融合”模式的指引下,全国各地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力度,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促进农业与关联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催生出了大量融合发展新业态,亮点纷呈。(一)主要特点1.循环型业态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乡村产业融合引发的新业态发展

在“六向融合”模式的指引下,全国各地进一步创新思路,加大力度,跨界配置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促进农业与关联产业高位嫁接、交叉重组、渗透融合,催生出了大量融合发展新业态,亮点纷呈。“种植+”林牧渔,形成循环型农业;“农业+”加工流通,形成终端型农业;“农业+”文化教育、旅游、康养等产业,形成体验型农业;“农业+”信息产业,形成智慧型农业,被描述为“人在干、云在转、数在算、面朝屏幕背朝云”。

(一)主要特点

1.循环型业态

以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立足农业废弃物和加工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构建生态保护与效益并举、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体系。在产业内部打造产业上下游有机关联、“资源—产品—农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完整的农业生物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通过采用先进农产品加工技术,对加工副产物进行梯次利用,“吃干榨净”,生产各类精深加工产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效益。通过应用环保技术,加大废弃物处理力度,实现加工企业的清洁化生产,发展绿色循环经济

2.终端型业态

立足农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增值,在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商贸物流等后续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骨干,向前延伸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原料基地,向后延伸发展流通业和餐饮业。以商贸物流业为引领,发展农产品订单式种养殖基地及配套的产后加工、生产服务。

3.体验型业态

立足农业多种功能的挖掘与拓展,促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观光(垂钓)、农耕体验、文化传承、健康养老、节庆采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传统农耕文化,引入创意元素,发展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创意农业。依托优势景观资源和乡村文化底蕴,发展吃住游购一体化的乡村旅游

4.智慧型业态(www.xing528.com)

立足科技进步和模式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进行智能化控制,发展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农产品电商平台。借助创意产业的发展理念,将现代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加工及流通领域,发展定制式创意农业。

(二)典型案例

山东诸城加快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四种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型农业。以农牧结合、资源循环为重点,先后投资2亿多元,推广“菜畜沼”“果畜沼”“果菌肥”等种养一体化循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实现产业绿色健康发展。

发展“接二连三”终端型农业。以建设高端安全食品示范区为抓手,围绕增加绿色农产品供给,引导佳士博、中康等农业龙头企业积极转型,将农产品生产与自属基地建设、食品加工、配送、营销服务紧密衔接,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业态模式。

做大线上线下智慧型农业。引进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龙头,建成电商创业园、电商产业带、农村淘宝等平台,诸城绿茶、花卉苗木等农产品实现网上大宗交易,龙头企业线上交易量占总销售量的30%以上。把信息技术引入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各环节,对生产经营进行全过程感知、预警、分析和控制,加深生产方式、业态模式的创新融合,形成“工厂化”“服务化”的“新六产”。

培育生态旅游体验型农业。扎实践行“两山理论”,规划建设环常山、沿潍河农旅结合产业带,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休闲农庄等新业态,推进企业园林化、基地景观化,建成精品旅游线路11条,培育起3个全省休闲循环农业示范园,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到1000多家,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