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货币战:日本的另一张牌

中日货币战:日本的另一张牌

时间:2023-05-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日全面开战前夕,日本就打好了另一番算盘,准备与中国打一场“货币战争”,“应设法造成法币的崩溃,取得中国在国外的基金,由此在财政上使中国现中央政府自行消灭”。1938年6月起日本下令禁止法币在华北流通,并令从1939年3月起,法币一律换取伪钞,逾期禁止使用。

中日货币战:日本的另一张牌

中日全面开战前夕,日本就打好了另一番算盘,准备与中国打一场“货币战争”,“应设法造成法币崩溃,取得中国在国外的基金,由此在财政上使中国现中央政府自行消灭”。其目的不外乎两个:破坏法币的流通和信用,套取中国外汇,便于抢夺物资;破坏中国金融的稳定性。

日本本来是希望直接发行新货币代替法币,但是考虑到法币是当时唯一能够购买外汇的,日本又决定改为吸收法币,在上海外汇市场套取中国的外汇存底。日本之所以选择吸收法币套汇策略,是因为当时英美还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而美国虽然谴责了日本的侵华行为,但实际上并没有停止与日本的贸易往来。因此,日本疯狂地向中国大后方倾销商品,套取法币与金银[1],再从美国购入棉花军火等货品。

外汇走私的利弊国民政府当然也很清楚,为了防止国内资金外逃与外汇耗损,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颁布了一系列规定。比如《修正妨害国币惩治暂行条例》规定:意图营利私运或销毁银币、铜币、中央造币厂银条或银类出口者处死刑、无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倍以下罚金;《非常时期安定金融办法》规定:从次日起,存户每周只能提取150元;《取缔敌伪钞票办法》规定:凡敌伪钞票,无论在任何地方,一律禁止收受行使,否则以汉奸罪处罚;《限制携带钞票办法》规定:由广州附近携钞赴香港澳门及广州湾者,每人以200元为限;《收兑金银通则》规定:运送金银出口或不出口而需通过海关关卡者,应持有财政部准运护照,在内地运送者,应持有四行收兑金银处或各地四行分支行处填发的运送金银证明。人民以金银类兑换法币,应送交距离最近的收兑银行或代兑所兑换。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法币及金银的流失,但是效用不大,因为很多规定并没有被严格执行。比如许多民众私自携带的法币都超过限额,但是很少有人被查获。

到了1939年左右,由于法币逐渐贬值,日本开始改变策略,排斥法币、推行伪币。一方面在沦陷区禁用法币,使困居大后方的国民政府无法运用法币搜购沦陷区的物资,同时又以其收存的法币抢购大后方物资。国民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这样发生了。1938年6月起日本下令禁止法币在华北流通,并令从1939年3月起,法币一律换取伪钞,逾期禁止使用。此外他们还大量伪造法币,强制法币贬值,以扰乱中国金融,破坏中国经济。日本还在一些城市建立了“物资推广部”,诱使奸商偷运大后方的重要物资,于是被利益驱动的奸商将从敌区抢购而来的必需品如棉纱、布匹、西药、零件乃至五金汽油,又重新运回沦陷区资敌。这对日本来说,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一方面可以补充物质,损耗国民政府;另一方面,可将它存留的大量法币投入大后方,造成通货膨胀的恶果。

其间,国民政府也曾取得了一些小的胜利。比如1939年年中,日本看到法币外汇市场稳定是以牺牲平衡准备基金为代价的,曾集中1亿元法币向外汇黑市冲击。为了对付日本这一强大金融攻势,国民党政府改变稳定外汇的政策,宣布黑市外汇价格开始波动,使英镑汇价不断往下跌,由8便士多一直降到3至4便士,这使日本套取外汇的力量打了一个很大折扣。号称拥有5000万元资本的伪华兴银行,在这一打击下,其所巧取的法币资本就突然减值1200余万元;日本在全中国各地无耻走私所得的大量法帀,也因汇率下跌而大贬其值,日本在上海的银行也因此而大大削弱了力量。(www.xing528.com)

但是总的来说,国民政府对于日本输出法币抢购物资的反应还是不够迅速,直到1943年才正式明令禁止法币内流,取消限制法币外流,但这个时候已经晚了,巨大的损失已经造成。后来美国也在评估报告中写道:“日人已使用相当可观数量之法币,据称尚存有二十亿元之法币,因之使自由中国之物资匮乏而通货膨胀。”日本则基本上达到了“以战养战”的战略目的。

【注释】

[1]数据显示,抗战初期估计法币每年流出额为二亿至六七亿之间,数额非常惊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