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国直接投资助力泰国制造业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助力泰国制造业发展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银行的排行榜显示,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带动下,泰国在制造业输出大国排名第18位,硬盘驱动器生产大国排名第1位。随着日资、美资和欧洲资本对泰国汽车行业投资热的兴起,泰国已经成为东南亚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业已是泰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日本企业在泰国投资项目与泰国重点促进投资方向相符,例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钢铁、电子、电器、食品、塑料制品等制造业和电子行业。

外国直接投资助力泰国制造业发展

(一)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概况

长期以来,泰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泰国的经济增长和工业转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世界银行的排行榜显示,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带动下,泰国在制造业输出大国排名第18位,硬盘驱动器生产大国排名第1位。随着日资、美资和欧洲资本对泰国汽车行业投资热的兴起,泰国已经成为东南亚的“底特律”,汽车制造业已是泰国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的统计,1970—2010年,泰国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约达100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泰国投资局鼓励投资的部门,包括农产品加工业、服装纺织业、汽车装配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高附加值服务业。表4-2显示,2005—2007年,外资引进占据泰国GDP的比重约达4.6%,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之后的外资流入明显减少。

表4-2 泰国的外资占GDP的比重,2005—2011年

资料来源:http://www.indexmundi.com/facts/thail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

20世纪90年代之前,在泰国的外资主要来源国是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资本大量涌入泰国。1997年泰国爆发了金融危机,日本对泰国的投资一度有所减少。在之后的10多年里,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特点,日本对泰国的直接投资却呈上升趋势,成为泰国的第一大外资来源国。

以2005年泰国中央银行(BOT)的数据为例,日本在泰投资1753亿泰铢,约占外国总投资的1/3强。欧盟为519亿泰铢;东盟为363亿泰铢,其中新加坡投资金额为141亿泰铢;中国台湾省投资已经不在泰国外资前5名之中,金额为114亿泰铢。2012年,泰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额同比增加63%达6455亿铢,其中来自日本的投资同比猛增93%,达3740亿铢,占当年外资引进总额的58%。[5]2013年,日本对泰国的直接投资为2904亿铢,占泰国外资流入的60%。日本对外贸易组织的调查显示,日本投资者将泰国视为紧随中国和美国之后是全世界最具有吸引力的第三个理想投资国。

表4-3表明,2008年之前,泰国一直是日本在东盟的最大投资国,2005年日本对泰国的投资曾占据对东盟整体投资的42.5%。2009年之后,随着日本对新加坡投资的增多,日本对泰国投资的比重在东盟整体投资中的比重有所减少,至2010年降为25.2%,但仍居第二位。不过,泰国自2013年11月开始的政治动荡已使日本企业对泰国投资持谨慎态度。2014年第一季度,日本企业对泰国的投资同比锐减87%。[6]

表4-3 2000—2010年日本对东盟六国直接投资流量及分布单位:百万美元;%

注:负数表示净流出。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数据,转引自李迎旭、田中景:《日本对东盟直接投资新发展及其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现代日本经济》2012年第6期。

日本企业在泰国投资项目与泰国重点促进投资方向相符,例如汽车及汽车零配件、钢铁、电子、电器、食品、塑料制品等制造业和电子行业。日本贸易振兴会2010年的数据显示,日本对泰国制造业的投资占当年投资的约47%,其次为运输机械行业,占据约25%,电气机械和化工制药分别约占6%和3%。

据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的数据,在泰日企共计1879家,主要生产零部件等上游产品,向全球其他组装工厂提供产品。在泰日企集中在大城府的两个工业园区——那瓦纳空工业园和洛乍纳工业园,近半数面向国际市场,产品80%供出口。[7]获得泰国政府促进投资激励的大型日资企业包括泰国新日铁镀锌公司(Nippon Steel Galvanizing)、泰国松下生产公司(Panasonic Manufactruing)、船井公司(Funai)、NEC Tokin电子公司、东芝半导体公司(Toshiba Semiconductor)、味之素冷冻食品公司(Ajinomoto)以及JSR BST Elastomer公司等。(www.xing528.com)

(二)外国直接投资与泰国汽车制造业的成长

泰国的汽车零配件工业与汽车工业同步发展开始于20世纪的60年代,从国外引进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确立出口导向型汽车工业发展模式,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期间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61—1989年的产业保护阶段。泰国政府对外国的整车和零部件进口主要实行高关税措施,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全散件(completely knocked down,CKD)的进口关税曾经高达80%,整车(completely built-up,CBU)的进口关税甚至高达150%。同时通过限制车型,帮助汽车生产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然而政府对国内汽车产业的保护并未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居高不下的汽车价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需求的增长,汽车年产销量维持在10万辆左右的水平。

第二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有限开放阶段。泰国成功地吸引了美国、日本和欧洲的汽车公司在泰国兴办合资企业,建立组装厂。泰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国内汽车需求猛增。1990年,泰国的GDP增长率达到了14%,汽车销量随之也增长了46%。迫于突出的供需矛盾,泰国政府部分开放了汽车的进口,进口税率下降了约50%,并放宽对车型的限制。另一方面,一系列汽车工业投资促进措施的出台吸引了很多知名汽车制造商在泰国投资设厂,并纷纷扩大规模,建立起了地区生产中心。截至1997年,汽车工业新增投资累计达到150.7亿泰铢,其中65%来自日本汽车厂商,其余来自美国、欧盟国家。这些投资促进措施包括免8年公司所得税、抵扣机器设备进口关税和原材料进口关税退税等。

第三阶段为1997年危机及之后的恢复阶段。泰国汽车工业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同样遭受重创。许多汽车生产企业在减产裁员的同时,将目标转向其他国际市场,注重产品出口,以缓解国内需求不足的压力。泰国本地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大多是合资企业,他们依靠其国际合作伙伴的市场渠道和国际化操作经验,获得了极大的出口便利。泰国进出口银行出台了汽车出口信贷支持政策,鼓励汽车出口。一些有实力的汽车生产企业还抓住机会,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加强对闲置人员的培训,有效增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阶段为2000年至今打造“东南亚的底特律”时期。2000年,泰国商业部取消了实施28年之久的对汽车制造业当地含量的限制政策,财政部制订的汽车产业新税制和新税率也于当年正式启用。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把汽车行业列入五大投资促进行业,采取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其中包括不对投资汽车工业和进口相关零配件的外资企业设置限制;降低进口全散件CKD的税率。此外,泰国根据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工业合作计划的规定,达到40%当地含量的任何汽车零部件、全散件和整车可以享受0%~5%的特别关税。目前,泰国的汽车产业产值占泰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由于外国公司转让技术,泰国的汽车铸造业有很大的发展,已能生产提供制动圆筒、圆盘、旋转板、毂盘、支架、离合器罩,此外还能生产发动机整体气缸、排气管、飞轮、球窝接合、万向节、推杆等产品。在一部汽车所需的3万多个零配件中,约70%~80%由数百个泰国零配件制造商提供。日本公司拥有强大的零配件供应网、经销网和服务中心,泰国厂商与日本厂商签订分包合同,使泰国成为日本在境外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生产基地。日本制造业的全球供应基地,在为泰国汽车零配件工业打下了基础的同时,使泰国成为重要的汽车出口国。

(三)外国直接投资与泰国电子电器行业的发展

泰国电子电器业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只有一些小型的家用电器和电子装备厂。20世纪70年代期间,随着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泰国电子电器业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伴随着日本和亚洲“四小”向东南亚地区产业转移的推进,泰国电子电器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成为泰国重要的制造业部门。

泰国的电子行业中,以日本与台商公司数量占主导地位,分别占了总量的50%和16%。在软件行业中,日本占25%,美国占13%。[8]

目前泰国生产的电子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通信产品:包括电话机、传真机、卫星接收碟和电话机零部件等。第二类为计算机产品:包括计算机及零部件和计算机外部设备及零部件,如硬盘驱动器、显示器、键盘和开关电源适配器等。第三类为电子产品:包括微电路板、集成电路板封装、储存器(内存),以及印刷电路板、电容器、开关等。

泰国生产的电器产品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音像视听产品(AV goods):包括放像机、收音机电视机及零部件、彩色电视显像管、音响及喇叭等。另一类为家用电器产品(white goods):包括空调机、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和电风扇等。

目前电子电器业在泰国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形成了集群经济的态势。电子电器产品已成为泰国第一大出口创汇产品,在泰国的出口总额中占有1/3比重,产品主要销往东盟地区的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美国、欧盟和日本。尽管泰国已是东盟地区空调设备、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复印机、打印机、硬盘驱动器、相机等电器及消费电子产品的最大生产基地,其生产上述产品所需的电子零组件高达80%仍须仰赖进口。[9]泰国的电子产业的发展战略包括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集团公司在东南亚进行战略性布局,发展工业产业链及从原始制造(OEM)向产品开发(ODM)转型等。

总而言之,外资,主要是日资和台资对泰国汽车业、电子电器行业的投资,不仅使泰国成为日本和中国台湾制造业的全球供应基地,而且带动了泰国相关行业的发展。围绕一些日本和中国台湾的跨国公司,泰国在汽车、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相当稳定的供应生产链,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且解决了上百万泰国劳动力的生计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