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铁路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形成原因

探析铁路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形成原因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行铁路投融资制度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上,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在经营上,铁路企业受到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政府公益性任务的双重目标牵制。铁路运输的部分产品不能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主调整价格,运价总水平长期偏低,造成铁路运输业经营机制僵化,企业经济效益恶化,难以与其他运输方式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探析铁路投融资制度的主要形成原因

现行铁路融资制度的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客观上,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数额巨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但更主要的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企不分,铁路项目多重属性混合,公益性投资和经营性投资混在一起,投资主体不明确

在建设上,铁路新建项目中的国土开发型公益性项目,难以通过市场机制筹资建设,对于这类“市场失灵”的项目,应以政府为主投资建设,但目前很多铁路公益性建设项目使用的贷款,都要求铁路企业还本付息;与此同时,一些具有盈利能力的铁路建设项目也由政府包揽下来,铁路企业缺乏运用市场机制投资扩张的动力和压力。在经营上,铁路企业受到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政府公益性任务的双重目标牵制。一方面,铁路企业要和其他经营型企业一样,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实现扭亏增盈的目标;另一方面,铁路企业必须承担不断增多的公益性新线投产后所造成的运营亏损和大量的社会公益性运输任务,而这本属于政府承担,但国家财政未进行任何补贴,只得由铁路企业自己承担,造成铁路企业公益性负担沉重。

2. 国家对铁路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铁路运价长期偏低,使铁路投资效益较差,极大地降低了铁路企业在市场体制中的融资能力(www.xing528.com)

国家对其他运输方式的价格管理已经基本放开,对铁路运输业价格管理则仍存在一定控制。铁路运输的部分产品不能按照市场供求状况自主调整价格,运价总水平长期偏低,造成铁路运输业经营机制僵化,企业经济效益恶化,难以与其他运输方式平等参与市场竞争。铁路运价长期偏低,不仅使铁路部门缺乏内源融资能力,其更大的弊端在于导致铁路企业效益低下,大大影响了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积极性,降低了铁路企业在市场中的融资能力。

同时,在吸引外资方面缺乏明确的政策法规支持,不对外资开放运输市场,不解决沿线开发特许权问题,是很难吸引外商投资的。此外,国家控股过死,也不利于吸引外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