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匠心:从傻到巧的工匠之心

匠心:从傻到巧的工匠之心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匠心,工匠之心,有心才成匠,“心”是指能工巧匠的心思,讲的是创造性的构思。匠心,需要笨笨地做人,笨笨地做事,就是任正非说的“有点傻”。匠人,指的就是专注于每一个规定的工序和细节,反复练习,用心去做,最终做到极致的人。匠人之心,是对信仰的一种坚持,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去达到完美。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一位匠人精致的世界时会发现,达到那种极致之后,才进入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自在世界。

匠心:从傻到巧的工匠之心

匠心工匠之心,有心才成匠,“心”是指能工巧匠的心思,讲的是创造性的构思。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在一切讲求效率、减少成本并尽力获得利益最大化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始终如一。让做产品不仅是一种物质行为,更是一种实现理想的人文行为。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旧,它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并存。这其中不仅包含了技艺和文化的沉淀与融合,更是浮躁社会所缺乏的一种坚定气质与坚守。

工匠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工匠采用的方法,重要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持续精雕细琢、永不满足、永不妥协、追求完美的态度。

工匠精神是行动力和执行力交互作用的产物,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中,通过凝心聚力的操作和实践内化为人的精神。

匠心,需要笨笨地做人,笨笨地做事,就是任正非说的“有点傻”。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工人数量众多,但能被称为工匠的却屈指可数。从表面看,工人和工匠之间只有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天壤之别。

“工匠精神”是一种热爱工作的职业教育。和普通工人不一样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单是谋生,而是为了从中获得快乐,这也是很少有工匠会去改变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原因。这些工匠都能够耐得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更关乎着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很多人认为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义,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为企业家,但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身上都有这种工匠精神。”

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他的《匠人》一书中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常常会把创新者和匠人拿来比较,似乎求新变异才是最有意义的部分,才是价值所在。真的如此吗?

在这个世界上,一直不缺少有想法的人,但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却很少。而在一件事情完成的过程中,更多需要的是无数看上去并不起眼、似乎没有创新的环节,他们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能起重要作用的人。匠人,指的就是专注于每一个规定的工序和细节,反复练习,用心去做,最终做到极致的人。

匠人之心,是对信仰的一种坚持,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去达到完美。而这,正是一个社会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根基所在。(www.xing528.com)

当我们真正地了解一位匠人精致的世界时会发现,达到那种极致之后,才进入了一个无比广阔的自在世界。

《匠人精神》的作者秋山利辉对此做了概括:“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

当前,互联网时代追求速成和兑现,不少企业热衷于“上市圈钱”,不少新兴行业忙着赚快钱,抄袭、山寨盛行。这样如何能做到基业长青呢?“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论述的君子之道,也适合匠人之道,适合企业之道,对当下有启示意义。

你可以笨,但不能懒

碌碌无为多因三心二意。

拥有无人取代的能力,才是最好的保护伞。

成功就是在别人停下来的地方,再向前走一步。

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论。

你可以笨,但不能懒。你可以不会,但是不能一直学不会。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有着持之以恒的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