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决策需求分析

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决策需求分析

时间:2023-05-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以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出台多份政策文件,鼓励综合管廊的试点建设,并在2015年、2016年公布了两批、涉及20余个试点城市。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但建设的步伐仍然较为缓慢。因此,公共部门需要科学分析相关的决策因素,才能合理、有效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真正实现对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和城乡人居品质的提升。

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及决策需求分析

其实早在1958年,为避免天安门广场的开挖,我国已经建造了第一条综合管廊,长约1km,用于收容电力电信、暖气等管线。天津上海等地在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新区开发中,对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上海浦东的张杨路建造了总长约11km、规模较大、投入运营的综合管廊,收容上水、电力、通信、煤气等管线。

图2 综合管廊的一些主要形式

(图片来源:笔者搜集整理)

21世纪以来,在城市新区开发建设中同步配套地下综合管廊的探索越来越多,苏州月亮湾、昆山花桥开发区等一批城市新区均投入建设了地下综合管廊。2010年,上海世博园区为迎接世博会的召开,应对大流量的人流,提高管线运行使用的安全,避免道路反复开挖的问题,建设了国内目前为止在法规、技术、系统等方面最先进的综合管廊,并首次纳入了冷热水管、蒸汽管、垃圾管等新型管线。2013以来,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出台多份政策文件,鼓励综合管廊的试点建设,并在2015年、2016年公布了两批、涉及20余个试点城市。在政策因素主导下,我国综合管廊的建设进入到了更大范围的试验与推广阶段(表1)。(www.xing528.com)

表1 国内部分地区的地下综合管廊

总结国内外的建设历史与经验,地下综合管廊的探索始于应对自然灾害、疾病传播,而到了近现代,更多的是出于减少因管线反复建设、维护等带来的不良影响,更广泛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管廊建设的主要决策因素。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积累了十多年的经验,但建设的步伐仍然较为缓慢。在当前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背景下,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应坚持贯彻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坚持城市各领域统筹发展,体现综合性和前瞻性,实现与本地的发展目标、空间形态、经济阶段等的协同共进。

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存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大、利益协调难度大、有偿使用难以推广等问题,政府决策层作为主要的推动者,在试点、推广综合管廊的过程中,尚缺乏足够支撑实施与否的决策依据。因此,公共部门需要科学分析相关的决策因素,才能合理、有效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真正实现对基础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和城乡人居品质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