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激发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主体性

激发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主体性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龙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基层人员根据村俗、民情提出的规划要求,使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升为村民关心的主要公共议题,由下而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调动了社区和农民参与的主体性,为乡村振兴奠定重要的治理基础。坐落在下(南)片区的洪门村村委会,也不能满足各村民小组尤其是上(北)片区村民小组活动的需求。

激发农村社区和农民的主体性

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按照现行政策,大多数项目均以公开招标的形式,由专业的工程队组织实施,较少考虑到农民和社区的参与问题。玉龙县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充分听取村“两委”以及驻村工作队的意见,尽可能满足基层人员根据村俗、民情提出的规划要求,使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升为村民关心的主要公共议题,由下而上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调动了社区和农民参与的主体性,为乡村振兴奠定重要的治理基础。

1.群策群力的“水窖群”建设

玉龙县针对季节性缺水严重、居民分布较为分散而不利于集中供水的边远山区,以每口水窖补助4500元(中央、省级及地方配套资金各1500元)、每口蓄水25立方米的标准,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着力推进农村爱心水窖建设,使其能够在雨季集蓄地表水,并在枯水季节起到应急作用,以缓解农村灌溉用水的困难。

奉科镇奉联村正是这样的边远山区,它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373户1524人,境内山高坡陡,季节性缺水严重,主要居住地饮水条件差,村里种植的花椒、黄果、油橄榄、软籽石榴等,均受水源条件的影响。2015—2018年,奉联村针对各村民小组或主要居住点的水源、地理条件,通过水库、水塘、水池、提灌站、水渠、饮水管道、水窖等项目的建设,彻底实现了全村村民饮水安全有保障,农田灌溉也不再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农业生产安全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其中,奉联村在推进水窖项目建设过程中(2015年),村“两委”为了充分保证水资源的集约利用,发明了水窖群的工程方案,并获得了驻村工作队(云南铁路建投的驻村人员)的技术与资金支持。水窖群,就是把原先以户为单位的小水窖整合为水窖群(平均每个水窖群大约15个小水窖,只有在用完第一口水窖之后,才开放第二口水窖),由此,水窖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均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相比农户分散管理的小水窖更有效:能够保证农田灌溉用水的集约化,水窖在蓄水、用水方面的功能得到大大提升,同时相对于水库、水塘,其建设成本相对较低,而对适用的环境条件要求也不高;以村民小组集体管理的方式,既避免了农户小水窖可能造成的脏乱差问题,同时村民小组在管水、用水过程中进行协商共用,间接地提升了村民在管理村庄公共事务中的主动性。(www.xing528.com)

2.村民小组及党员活动室建设

鸣音镇洪门村,原玉龙县省级贫困村,全村共13个村民小组,沿金沙江西岸散落分布,南北跨度长约40千米,极为分散。此外,鸣音镇通往各村民小组的公路虽已建成,但是因山脉阻隔,洪门村上(北)片区4个村民小组(洪门二组至洪门五组)与下(南)片区9个村民小组(洪门一组与江边一组至江边八组)依然难以通路。上下两个片区村民之间的交往,还如过去一样依靠步行,如果上(北)片区的四个村民小组要召开小组会议,或者村民党员会议,要么就在某干部家中临时召开,或者只能翻山徒步4个多小时到下(南)片区的村委会举行。

据洪门村支书介绍,过去全村人均收入很低,需要涉及村务的公共讨论也不多,也就没有建设村民小组活动室的需求。但脱贫攻坚这几年来,尤其是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特色油橄榄种植产业,全村收入得到极大提升。在逐渐富起来的同时,全村试图打造“人美、山美、村美、产业美的原生态绿色农民村庄”(洪门村支书所言)的热情日益高涨,涉及村庄公共事务的讨论也就逐渐增多,各项事务的协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支书或者某村民家里召开。坐落在下(南)片区的洪门村村委会,也不能满足各村民小组尤其是上(北)片区村民小组活动的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民情,争取资金约12万元,终于在2017年实现了全村各村民小组均建成活动室的目标。

我们调研的上(北)片区某村民小组活动室,是一个独立的土木结构平房,有厨房公厕等,室外是一个简陋的院坝,院坝中插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此活动室的建立,使该村民小组及党员会议的讨论有了坚实的阵地,而且洪门村村“两委”联系上(北)片区的各项讨论会,也有了可以召开的场所。我们此次针对洪门村村干部及村民的访谈,甚至午餐所使用的场地,也都在该活动室中进行。据洪门村支书介绍,村民小组活动室不仅仅只是供村民或党员在涉及村务、党务等正式事务时使用,其他如村民家里面的红白事,也常常在这里举办。如此,活动室既维系了村里正式事务的沟通,也发挥着村民之间非正式联系的功能,促进了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的主动性,促进了各村民小组尤其是上(北)片区的村民小组融入全村建设“绿色农民村庄”的积极性,使得因地理环境造成的空间割裂逐渐弥合,有效地提升了党在基层的凝聚力,使村民团结得更紧密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