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析五级书记一起抓制度整合

深入探析五级书记一起抓制度整合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从实践过程看,玉龙县脱贫摘帽工作中,科层制与战役性行动交集是无可置疑的;从学理上说,两者的交集从建构上,即是一个包含“专业性知识”的制度重建。2015年1月,调到玉龙县任副县长,与另一位县委副书记,一起分管玉龙县的扶贫和环保工作。第一支队伍找出的问题,第二支队伍蹲点,一个个整改。对李副县长的访谈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深深地被他的敬业和专业精神所感动。

深入探析五级书记一起抓制度整合

李正荣副县长是玉龙县分管脱贫攻坚的两位专职负责人之一。我们对他的访谈主题是关注以往扶贫体制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部门性划分制度框架中,从中央到县级,按科层制结构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行政化路径依赖”携带的体制碎片化及政绩目标遮蔽“初衷”坐实问题[5]。并进而追问这些问题如何在玉龙县得到破解?其破解机理中,党建扶贫以“战役化”方式嵌入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因为从实践过程看,玉龙县脱贫摘帽工作中,科层制与战役性行动交集是无可置疑的;从学理上说,两者的交集从建构上,即是一个包含“专业性知识”的制度重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这是一个既可解释玉龙县脱贫摘帽工作依托的制度创新知识,又可从体制动力激发与体制结构稳定性保持的角度,对双向张力的包容性边界获得实证的一手材料,形成从理论上与相关范式理论对话的基础。

在从李副县长的“专业性”阐释中获取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对李副县长的成长史,特别是他对回答问题所具备的“职业”和“专业”基础的访谈是必需的。在这一环节,我们得到的信息是:

李副县长是宁蒗县石埠村人,彝族,1968年出生,本人在家中排行第四。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在村里读书,那时他连汉语也不会讲,是“复式”班上课。小学四年级,才转到一个“完小”去学习。因家里太穷,四年级时,三四次被拉回家放牛放羊。因为学习好考了第一名,五年级就被保送到宁蒗县刚建成的云南民族中学,吃、穿、住全免费,在这个学校他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考上了西南交大土木系专科班。1990年毕业后,分配到宁蒗县住建局。1992年,因教育局接受世界银行贷款,有教育园区建设项目,需要专业人员跟进,随之调到教育局。1996年,任招生办主任。1998年,调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2004年调森工企业任党委书记兼县林业局局长。其间,单位获全国天然林保护先进单位和两次市委市政府表彰。2012年,调交通局任局长。2015年1月,调到玉龙县任副县长,与另一位县委副书记,一起分管玉龙县的扶贫和环保工作。

当问到“作为玉龙县脱贫工作的主管领导之一,李副县长您从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专业角度看,玉龙县有哪些特色”时,李副县长如数家珍,一一道来。

第一,班子团结,特别能战斗。县委书记非常优秀,能担当,对玉龙县情况又熟悉。如果没有他这么坚强,遇到的许多难事我们扛不过去,可能早趴下了。县长讲政治,非常实在,与书记在组织部工作时是搭档。“他们俩可能是中国最团结的书记和县长了”,在他们统领下每一个环节都不掉链子,这就形成一种必胜的态势了。不掉链子就是盯准“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动态识别这几个基本点,集中力量上下一心,建立有效工作机制。例如,有两兄弟承包土地分家时,哥哥分得还少一点,但弟弟懒惰,按条件被识别为贫困户。村里人通过扶贫工作队多次宣讲政策,弟弟同意了,哥哥不同意。工作队就去给哥哥做工作,说你靠自己的勤奋诚实劳动,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这是光荣。你弟弟懒惰,生活困难,发展没条件,政府就按政策帮他先渡过难关,再靠大家带着他学会靠自己的劳动真正摆脱贫困。哥哥被说服了,才签字同意。(www.xing528.com)

产业是灵魂,也是满意度的难点,或者是焦点。没有产业,可能今年脱贫了,但是明年又返贫了。脱贫过程中住房是硬骨头,“卡内卡外”危房改造、破房烂屋、居住环境“五整洁”同步规划、同步做。我们缺钱,太难了,逼着一分钱掰成两半用,靠激发老百姓内生动力,来减轻劳务支出。

第二,用好三支队伍,这很关键。第一支队伍是关联单位,每个县直部门挂一个村,单位人员挂户。这支队伍是拿着600多条对标指标到村、到户专找问题。例如错评、漏评和老百姓不知情,都是问题。你找不出问题,督察组下去找出问题了,单位个人都会被问责。这一招使全县干部职工一年多都成了评估专家。第二支队伍是县处级领导干部、全县四大班子30多人全分到具体乡镇扛责任。书记、县长是最难的。第一支队伍找出的问题,第二支队伍蹲点,一个个整改。整改不好,就全县通报,不留面子。多次排查出几十个问题村,由扶贫指挥部研讨会商后,重新组织配备人力物力资源接着改。第三支队伍是驻村工作队。他们每天和老乡朝夕相处,吃、住生活在一起,对村里情况最熟悉。他们的工作包括:一是抓落实,将需要推进整改的工作一项项对照督促;二是对村干部先进行辅导、培训,然后由村干部召开村民大会,入户做政策宣传和工作落实;三是对住户、危房等“卡内卡外同推进”时,对有疑问的老乡,一家一家比较、算账、讲解,让老乡透彻了解每一分钱是怎样按政策用在项目上的;四是帮着劳动力不足、工期很紧的农户一起干。说“地毯式”遍访,主要是第三支队伍倒排工期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地做。玉龙县脱贫摘帽,就是这三支队伍用这样环环相扣的方式做到的。

问到摘帽验收后是什么收获时,李副县长谈了四点:第一,完成了党和国家布置的最大民生工程、最大政治任务。第二,仅仅从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就是了不起的贡献。由被动脱贫变为主动发展,这为实现小康和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是满意度。我们完成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完成了一项神圣的使命。刚开始,建档立卡户起来了,非建档立卡户通过做思想工作,由原来的不满意到现在的满意,我们费了很多的心血,用“绣花功夫”认认真真地干成了这件事,这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成就感。第四,通过参与做这么一件事,达到今天的效果,真正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气魄。这么伟大的事情,与老百姓息息相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会下决心做这么伟大的事业,所以最后的话还是感谢党。

对李副县长的访谈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深深地被他的敬业和专业精神所感动。其间,有两次眼圈湿润,一次是他讲到某乡镇如何艰难地寻找一个卡户家属提供一份购房证明;另一次他说终于完成了纳西族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回报了对他的信任,否则,都无脸面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