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的原因分析

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5-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今年7月通过的大气治理“国十条”要求,天然气替代改造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冬明春可能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供求矛盾。与此同时,北美页岩气革命后,全球天然气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气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由于在天然气业务准入、定价、排产、管输等方面仍延续了传统计划体制,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扭曲了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成为天然气供求矛盾加剧和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目前,欧盟已放松管制,向自由竞争定价转变。

天然气供需矛盾加剧的原因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天然气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产量快速攀升的形势。但是天然气消费需求增长更快。去年以来,全国多地大范围实施“煤改气”、“油改气”。按照今年7月通过的大气治理“国十条”要求,天然气替代改造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冬明春可能面临历史上最严峻的供求矛盾。

与此同时,北美页岩气革命后,全球天然气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气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美国得益于此,淘汰了大量燃煤火电,电力价格持续下降。在这种有利的形势下,中国天然气价格不但没有下降,还在不断上涨,与其它大部分OECD国家相当,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下游工业用户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在天然气产业发展初期选择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对迅速提高天然气应用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在天然气业务准入、定价、排产、管输等方面仍延续了传统计划体制,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扭曲了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成为天然气供求矛盾加剧和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竞争不充分。天然气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是:(1)上游气源,包括勘探开发、国外进口煤炭气化等;(2)中游运输,包括管网、LNG接收站、储气库等;(3)下游分销,包括城市燃气公司、加气站等。目前,国家政策仅仅允许各类投资主体与国有企业合作开展油气业务,而不是以独立法人资格参与竞争。比如,在2010年公布的民间投资“新36条”中,虽然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但在具体要求中明确,民间资本与国有石油企业的关系是“合作”、“参股”。因此至今天然气仍是特许经营商品,在制度安排上并未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进入、充分竞争。(www.xing528.com)

第二,天然气定价与实际供求关系脱节。世界各国国内的天然气定价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竞争性定价,二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垄断性定价,三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政府定价。目前,欧盟已放松管制,向自由竞争定价转变。俄罗斯也开始天然气价格改革,允许一定范围内的协商定价。市场定价已成为天然气定价的大趋势。我国天然气定价比较混乱,主要特点是:(1)一气一价。国产气成本较低,进口气价普遍较高,不同气源到达同一消费地的门站价差别很大。部分门站价低于进口价,在油气企业内部形成交叉补贴。2013年价格调整后,对存量气、增量气实行不同的价格。(2)模拟市场定价。新的天然气定价将传统的成本加成改为净回值法定价。以上海市场作为计价基准点,选取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LPG)作为可替代能源,按一定的公式计算各地门站价,并定期调整。(3)政府定价。所有进口价、门站价均要政府批准。由此可见,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天然气市场。模拟市场定价比传统的成本加成法定价有所改进,但仅能实现调价目的,无法灵活地反映和调节供求关系。

第三,管网不足与排它式经营并存。截至2012年,我国天然气管网长度达6.7万公里,初步形成跨区域的管网输送格局。但干线管道密度仅为0.0033千米/平方千米,相当于法国的1/20,德国的1/32。天然气输配管网尚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天然气安全保障供应的需要。目前骨干管网主要由“三大油”掌握,互相之间独立运营,而且第三方市场发展不够。另外,由于一些公司的天然气管道互不联通,造成有的地方交叉重复、空置浪费,有的地方建设不足、运行饱和,设施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国家对天然气的价格、建设、运行缺少监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