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探析

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探析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岳西县在开展精准扶贫之前的农业发展情况及具备的发展条件参见表5-1,说明岳西在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地处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

产业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探析

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国家重点贫困地区、纯山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功能区“五区”于一体的县份,由于历史上岳西县是由潜山、太湖霍山舒城四县边界划建而设,战争年代青壮精英大量流失,再加上地理上山高岭大、地广人稀,“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交通闭塞,文化落后,人口素质低等历史现实原因,导致岳西县长期处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状态,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区29个国家级贫困县中贫困人口较多、贫困面较大和贫困程度较深的县份之一。全县贫困人口多分布在偏远山区,资源匮乏,文化落后,发展缓慢,部分群众还存在就医难、上学难、饮水不安全和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缺乏发展资金支持等,都造成岳西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1985年,岳西县被列为首批国家重点贫困县,当时绝对贫困人口24.7万,贫困发生率高达72.3%。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仅为48006万元,人均1200元,财政收入4030万元,人均101元,分别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9.8%和41.3%,全国平均水平的24.7%和9.6%;2011年尚有贫困人口(年收入在2300元以下)10余万人,其中聋哑、残疾、智障人员达8000余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作为老边穷地区,得到上级政府的多方倾斜和扶持,2001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扶贫开发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迈上快车道。

十二五”以来,岳西县大力实施“两品三化”战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优质茶、传统桑、高山菜、生态药、有机猪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努力打造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县,并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农业(茶叶)标准化示范县、中国绿色果菜之乡、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县、华东地区唯一有机黑猪养殖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岳西县在开展精准扶贫之前的农业发展情况及具备的发展条件参见表5-1,说明岳西在种植业林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

表5-1 “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摘自《岳西县“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

但是,由于地处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产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具体而言,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和挑战有如下五个方面: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岳西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部,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农户居住分散且远离乡镇,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发展,对生活在恶劣自然环境中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且效果较差;同时,农业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弱和农业经营风险大等问题。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没有足够的地方配套建设资金,信贷机制不完善、社会闲散资金没有得到合理利用,扶贫产业建设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对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www.xing528.com)

2.农业产业化与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虽然生产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尚未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业产业化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有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少;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同时,产业龙头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已有的加工企业,从业人员和管理水平低、市场开拓能力弱,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盈利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新型经营联合体合作组织服务功能不强,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3.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扶贫开发对群众增收贡献率

由于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不高,新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应用不够,生产成本逐年攀升,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的抗风险能力较低,导致扶贫产业收入在群众全部收入比重中所占比例较低,扶贫开发对群众增收贡献率低。

4.农产品品牌杂而不亮,缺乏市场竞争力

岳西扶贫主导产业商品,虽然品质好,但是缺乏深加工增值,缺少品牌效应带动,同时宣传、营销的手段跟不上,销售仍然以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弱、价格低,与产品本身的质量和品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制约问题突出,远离市场,销售渠道不畅,导致旅游和农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程度较低,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当地的资源优势难以转化成产业发展优势。

5.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

全县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还不健全,特别是缺乏高水平的科研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产品的升级换代滞后,新的种植、养殖和加工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同时,农村青壮劳力多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一些老人和妇女,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等推广难度较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