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内涵探析

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内涵探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是开发区发展之基。随着中国持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研发、营销、品牌营造等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开发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引领地区产业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2017年,在江苏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强调江苏开发区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加快转移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

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内涵探析

产业是开发区发展之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随着中国持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研发、营销、品牌营造等高附加值服务环节延伸,开发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引领地区产业升级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 开发区演进的产业发展特征

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迅速发展,从传统的产业园区发展到现在的产业新城,开发区产业演进的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生产要素聚集阶段。改革开放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篇章,蛇口工业园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是生产要素聚集阶段的典型案例。此阶段的发展特点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城市配套资源缺乏,既缺少资金和经验,又欠缺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因此,以蛇口工业园区为代表的园区,依靠着国家和地方的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抓住香港出口加工基地转移的时机,聚集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廉价土地和劳动力、优惠税收政策成为以港资企业为主的低端制造业加工基地。在1978—1991年期间,虽然园区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受到基础设施不健全、制度体制不完善的制约。

2. 产业主导阶段。在国家的大力鼓励下,开发区数量激增、竞争逐渐加剧,仅依靠低端制造业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各个开发区开始寻找发展的突破口,逐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技术密集型发展趋势,联动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开启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新篇章,以深圳科技工业园为首的高科技产业园区进入快速成长阶段。通过结合特区优势和中国科学院系统科研,积极引进高端技术、外生驱动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将深圳科技工业园发展成为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光电子、精密机械、精细化工等领域为重点的生产、科研及教育相结合的综合基地。

产业主导阶段的园区特点是以高端技术为核心、实现产品研发制造一体化复合发展,带动上下游企业构建产业价值链,扩大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间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闭环。在国家宏观决策和市场自动调节双重机制下,此时开发区一方面通过廉价土地成本和人口红利吸引外资,另一方面通过企业间高端技术竞争刺激园区向现代化新城发展,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园区和城市融合发展。因此,产业主导的发展方式同时驱动了高新技术园区经济效益发展和社会服务配套体系建设。

3. 产业升级和配套完善阶段。2001年,我国加入WTO对开发区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表现在开发区制度体制逐渐规范化、透明化,产业园区向特大城市聚集效应。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园区技术突破向创新方向发展,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已经基本健全,随着国际贸易壁垒降低后,国内产品逐步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开发区之间的竞争以及开发区与非开发区的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各个开发区依靠自主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产学研协同发挥创新机制,不断引入国际创新资源,通过跨国公司争取国际价值链中高端位置。以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为例,常州高新区每年拿出1.5亿元设立人才专项资金支持各类创新创业,全区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家(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超200家,先后建成浙江大学常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等一大批高端载体平台。自2016年起,每年吸引超过1000名优秀的硕士、博士来到常州高新区择业就业

4. 产城融合发展阶段。现代化产城融合发展摆脱了传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是以知识密集型、创新型产业为主,发挥开发区的城市综合体功能。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转型,以内需拉动经济成为发展重点,同时,开发区的城镇化更是作为搭建双创载体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开发区的关注点更加强化,更加关注园区内新兴产业建设、知识密集型项目引进、园区社区化建设等,进一步发挥开发区的聚集效应和资源共享功能。

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发区向综合化、多功能、协同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多元素融合,同时满足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服务机制,自人才引进高新区起,从营业执照注册到人才的衣食住行,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帮助解决其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打造良好的人才居住环境,提高人才幸福感。

表2-3各园区类型的多维度区分

(续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二) 新时代江苏开发区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www.xing528.com)

2019年5月28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中强调构建国家级经开区形成共生互补的产业生态体系(1) ,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共22项任务举措,其中,第三项明确了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园区绿色升级、推动发展数字经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六项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江苏开发区产业发展总体处于深度调整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7年,在江苏开发区改革创新大会强调江苏开发区的主攻方向就是要加快转移产业升级步伐,着力推动开发区向现代产业园区转型。实现这个转型必须突出特色发展,突出创新发展,突出绿色集约发展,突出双向开放,突出发挥市场作用突出优势。会议指出,推动开发区向现代创意产业园区转型,要以“一特三提升”作为工作指向和抓手,努力把现代产业特色做得更加鲜明,支撑力和竞争力做得更强。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即是“产业”,要以特色产业集群引领开发区转型升级,强化产业向高端发展,强化特色集聚发展,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强化绿色集约发展,使开发区真正成为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载体。(2)

2018年,《江苏省开发区条例》对开发区产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开发区应当加快转型升级,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提升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3) 开发区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根本”,聚焦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和未来方向,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开发区真正成为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加快形成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新时期,江苏开发区要把产业发展工作摆上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准确把握开发区面临的新形势、开发区发展的主攻方向、开发区肩负的重大使命,以更新理念、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开发区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 江苏开发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 注重全省开发区产业统筹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2017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19号),明确“各设区市要综合考虑经济基础、产业特点、资源和环境条件,编制本地区开发区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开发区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建设运营模式等。各设区市要指导辖区内开发区编制产业发展等相关规划,推进‘多规合一’(4) 。各开发区要扬优展长、集中突破,重点打造1个主导产业,扶持壮大1—2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省开发区条例》规定:开发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开展开发区整合优化工作,推动开发区空间整合、资源整合和产业调整,优化开发区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

2. 坚持特色创新,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江苏开发区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以开发区内龙头企业的产业特征为核心,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的产业链,实现上、中、下游和其他相关产业的互相衔接、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区域聚集形态,把单一产业形态变成产业集群,把点状企业连接成产业链,把产业链编织成产业“板块”,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3.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升开发区产业创新力。江苏开发区作为全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加强前瞻布局,超前部署前沿产业技术基础研发,积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促进技术交叉创新、产业跨界融合,努力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同时,加快智能制造技术推广,鼓励“互联网+”思维,激活传统产业的创新力。

4. 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发展数字经济。江苏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支撑,以协同化的智慧政务、精细化的智慧治理、便捷化的智慧生活、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为重点,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和融合带动战略,释放出信息生产力,刷新产业生态。借力数字经济赋能,将智慧园区打造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5. 深入推动开发区绿色集约发展,实现产业绿色转型。江苏开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园区等绿色园区创建工作。同时,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短板和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把项目准入关,提高生态环境保护门槛,严守生态环境保护底线。

6. 加快完善开发区产业体制机制,营造产业发展良好氛围。探索新型经济发展模式需要灵活有效的体制支撑,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竞争体制建设、区域创新文化氛围形成,具体到领导班子任期制度、绩效工资激励制度、岗位聘用制度、招商机制体制、主导产业布局等等,都需要逐一落实,才能有效支撑建立符合江苏实际的现代化开发区发展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