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岷县的当归:中药材发展现状概述

岷县的当归:中药材发展现状概述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色经济作物中,就种植规模而言,岷县的中药材毫无疑问是当地农业种植的经济支柱。2017 年,岷县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3402 元,中药材收入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中药材总产值达到28.6亿元,产业发展迅速。2018 年,岷县当归种植19.76 万亩,总产量约占全市的50%、全省的30%,以及全国的2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当归种植县。虽然老版GAP 已于2016 年取消,新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但其在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对岷县当归生产全过程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

岷县的当归:中药材发展现状概述

1.岷县中药材种植概况

岷县作为一个传统的西部县区,农业是其最主要的产业之一,而有限的地理气候环境经济科技条件使其农业生产方式现今仍然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营模式为主。从播种面积来看,岷县整体的播种面积大致稳定在64.5万亩,近十年基本没有变动,但不同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变化趋势。

岷县全部64.49 万亩耕地均为旱地,2009 年至2017 年的9 年间,尽管随着当地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但由于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效益偏低,种植积极性逐年减弱,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由2009 年的35.49 万亩逐年下降至2017 年的25.97 万亩,降幅达36.66%。而当地的特色经济作物,特别是中药材以及油料的产量近年来有一定增长,相关产业也保持进一步的向上发展态势(图13-2)。

图13-2 2011—2017年岷县粮食作物与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及产量

2017 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7.51 万亩,比上年减少8.1 万亩,产量8.0万吨,单产同比增加12.31%;蔬菜播种面积900亩,比上年减少2.7万亩,产量874 吨,单产同比增长7.22%;油料播种面积2.53 万亩,比上年增加1.6 万亩,产量3990 吨,单产增长44.3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96万亩,产量6050吨(图13-3)。特色经济作物中,就种植规模而言,岷县的中药材毫无疑问是当地农业种植的经济支柱。

岷县中药材种植业的大力发展有其优越的区位和历史因素——道地药材[3]的出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自古甘肃省就是全国中药材的道地产区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而岷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盛产优质当归黄芪党参、红芪等中药材高达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道地药材资源极为丰富。2017 年,甘肃省全省以当归和黄芪为主种植中药材共计335.97 万亩,其中定西市占比最高达31.16%,而岷县又以27.51 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高居定西榜首。尽管岷县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但当地以当归和黄芪为主的特色药用作物已经在种植面积和产量上完全取代传统的粮食作物,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13-3 2017年岷县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产量

近五年来,岷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经济作物比重,当归、黄芪等各类中药材的年种植面积已稳定在28万亩上下,年产量可保持在8万余吨,较2011 年增长38.36%。2017 年,其主要种植品种当归和党参的年产量分别占全县中药材产量的45.44%和24.97%(图13-4)。2017 年,岷县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3402 元,中药材收入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中药材总产值达到28.6亿元,产业发展迅速。

(www.xing528.com)

图13-4 2011—2017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及产量

2.岷县当归种植及加工概况

(1)当归种植情况

岷县作为诸多西北药材的道地主产区,尤以其出产的当归[4]——“岷归”闻名于世。该品种以骨质重、气香浓、油性足而驰名中外,质量上一直居全国当归之首,是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大宗中药材之一。因为“岷归”在甘肃省乃至全国当归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占有率都极高,因此岷县也被公认为“中国当归之乡”。

当归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补血药和妇科药,属中药大品种,以甘肃省为道地产区。早在1500年前,当归就在岷县、宕昌、漳县及渭源一带栽培。而今,岷县的栽培品种以岷归1 号和岷归2 号为主,当地种植的当归无论在种植面积还是年产量上均居甘肃省之首,当归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2018 年,岷县当归种植19.76 万亩,总产量约占全市的50%、全省的30%,以及全国的20%,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当归种植县。甘肃省的当归在全国当归市场上约有80%的市场占有率,2017 年甘肃省当归出口509 万元,出口量占全国90%以上。

针对我国中药材生产长期存在的种植粗放、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中药材抽查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等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于2002年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中药材GDP)。前些年,岷县在实施中药材GAP 认证的激励下加大了当归GAP 种植基地建设力度,2016 年全县建成优质当归种子基地3600 亩、当归种苗基地6500亩,当归GAP 基地5000 亩,对全县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虽然老版GAP 已于2016 年取消,新版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中,但其在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对岷县当归生产全过程产生了诸多积极影响。2018年,岷县在GAP 基地的标准和基础上以“合作社+企业+农户+种植基地”模式发展更高要求的绿色种植基地,实现20 余万亩的当归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据岷县药材站统计,2018 年全县的当归标准化种植率已达到95%以上,全县当归产量4 万余吨,产值14.12 亿元,农民人均从当归种植产业中获得的纯收入达到10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2)当归加工情况

近年来,岷县以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把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由种植逐步向加工增值转变,除了提高当地标准化种植水平,引导家庭经营向生产集约化方向发展,还通过加快对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两大关键环节专业化、市场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龙头企业研发优质品牌产品,提高中药材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

截至2018 年年底,全县从事中药材种植、贩运、销售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50 余家,从事中药材加工营销的企业超过300 家,有省级以上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3 家,市级以上7 家,中药材加工和仓储能力分别达到5万吨和15万吨。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药品GMP),岷县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 认证证书的中药制剂企业有1 家、中药饮片[5]生产企业有9 家,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SP)认证证书的药品经营企业有3 家。全县年加工各类中药材饮片4万多吨,当归就地加工量占全县当归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0 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药品、中药材饮片、中药提取物、保健食品、化妆品为主的产品格局。

近年来,为了给中药材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深入实施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部署,岷县不断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园区的建设。2018 年,岷县西川工业园区入驻岷海、康达、岷当、顺兴和、天容等中药材加工销售企业27家,年加工销售中药材达2万吨。南川、梅川、岷阳三个加工园正在建设之中,南川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进驻江能集团、九州通等国内大型企业;岷阳加工园已进驻颐和、永康泰、益盛等11 家企业(合作社)。

此外,岷县建成了中国当归城、梅川中药材市场两个专业市场和中寨、清水、西寨等18 个乡镇的产地交易市场。截至2017 年,以中国当归城为主的市场中药材年交易量达20 万吨,交易额达60 亿元,全县建成各类商业网点7622 个,综合集贸市场或专业批发市场38 个,其中以中药材为主的专业市场11个、综合市场9个、农村集贸市场18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