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办典当与钱业: 历史与现实

兴办典当与钱业: 历史与现实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朝中叶,贺士雅、贺士英两兄弟投资陕西的银钱业,在渭南的阳郭、三张、贠曲、阎村,临潼的斜口、新丰、零口、马额,蓝田的洩湖、普化、厚镇等地以及陕西、甘肃和西北其他地区兴办当铺、钱庄,每一家当铺配有两家钱庄,共办起36 家当铺,72 家钱庄。这些当铺、钱庄,一次性的创业投资至少也得400 万两,可见贺家当时经济实力的雄厚。贺士雅、贺士英在贺家坳村内修建有“贺家会馆”,专门供各号掌柜年关汇报业务所居。

兴办典当与钱业: 历史与现实

清朝中叶,贺士雅、贺士英两兄弟投资陕西的银钱业,在渭南的阳郭、三张、贠曲、阎村,临潼的斜口、新丰、零口、马额,蓝田的洩湖、普化、厚镇等地以及陕西、甘肃和西北其他地区兴办当铺、钱庄,每一家当铺配有两家钱庄,共办起36 家当铺,72 家钱庄。这些当铺、钱庄,一次性的创业投资至少也得400 万两,可见贺家当时经济实力的雄厚。典当主要经营的是银钱放贷,赚取的是有钱人的高额利息;钱庄主要从事的是银钱兑换,赚取的是一般穷苦百姓的银钱比价的差额利润,这样典当和钱庄互补,使贺家获得金融利润更全面、更多,“每年的进息当有八九十万缗”。

到了清嘉庆年间(1796—1820),主要由贺士英执掌和管理贺家的典当和钱庄。为方便,经营方式采取“东伙分离”的体制。即财东居住乡下,聘任掌柜主持在外的店务,掌柜定期向财东汇报情况。每个商号内,设有掌柜(大柜、二柜、三柜)、先生(负责管理账项,写信)、把事(上街招来顾客,负责卖货)、走街(走街串巷,探听行情,茶楼酒肆,了解买卖,一般由三掌柜担当)、相公(即学徒,负责服侍掌柜,承担炊事、喂牲口、供开水、送货物、值夜班等杂务),使之分工细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信息灵通。贺士英对各商号管理很严,他每年要坐四匹马拉的车子到各地巡查,风雨无阻,也从来不歇别人家的店。每到一地,了解行情,探访民意,检查账目,征询意见,进行业务指导。各商号的掌柜、伙计对贺士英都很敬畏。

贺士雅、贺士英在贺家坳村内修建有“贺家会馆”,专门供各号掌柜年关汇报业务所居。该会馆为“四合院”布局,36 间房屋严谨对称。建筑为秦地关中建筑风格,屋顶以黛色筒瓦覆盖,屋檐斗拱累叠,梁柱式房屋构架,窗几雕镂精细。会馆内祭拜关公,会馆门前竖有丈余“铁旗杆”一对,使会馆更加庄严雄伟。年关时节,各号掌柜汇聚于此,汇报工作,交流商情,商议大事,评功行赏。进行聚餐时,贺家掌柜以当年业务绩效排座次,坐得挨东家越近,业绩越好,有效地调动了商号掌柜们经营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贺家当铺建筑很有讲究。各当铺都是自建,不采购别家材料,木料从盩厔黑水峪经黑河、渭河运来,工匠则用自家常年雇佣的铁木瓦工匠人,保证了建房质量。当铺建的高大坚固,两邻的隔墙高出屋面数尺,以防火灾蔓延。人们看到这种建筑,便知是贺家的当铺。

贺士英的孙辈贺旭海写的朱子家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