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等势对抗策略:百事可乐 如何抓住新一代

等势对抗策略:百事可乐 如何抓住新一代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4年可口可乐销售量降低了3%,百事可乐上升12%。百事可乐的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这一系列广告影片,在全世界的新一代中风靡,使其品牌形象不断上升,甚至有凌驾可口可乐之上的趋势。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

等势对抗策略:百事可乐 如何抓住新一代

可口可乐(市场领先者)VS百事可乐(市场挑战者)

在饮料行业,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一个是市场领导者,另一个是市场挑战者。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于1886年诞生于美国,距今已有128年的历史。这种神奇的饮料以它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成为“世界饮料之王”。作为市场后起者,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向市场领导者发起攻击以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挑战者战略;或者是参与竞争,但不让市场份额发生重大改变—追随者战略。显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百事可乐深刻地意识到,后一种选择连公司的生存都不能保障,是行不通的。于是,百事可乐向可口可乐发出强有力的挑战,并在与可口可乐的交锋中越战越强,最终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1902年可口可乐公司投下12万美元广告费,使可口可乐成为最知名的品牌。次年,可口可乐改变配方,除掉可卡因成分。由于受到广告刺激与禁酒运动的影响,可口可乐快速成长起来。

1915年,来自印地安纳州霍特市的一位设计师推出了6.5盎司的新瓶装,使得可口可乐与其他仿冒品相比显得不同。此后,这种新瓶装生产了约60亿瓶。

百事可乐最早是以Me-too(我也是)的策略进入市场的,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CocaCola的命名是取可乐倒进杯中喀啦喀啦的声音,Pepsicola的命名则是取打开瓶盖可乐冒气“拍嘘”的声音,两种可乐音同而首字不同。

1970年后,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重点从“清凉顺畅、心旷神怡”的软性诉求,转向“只有可口可乐,才是真正可乐”的防御策略。提醒消费者可口可乐才是真正的创始者,其他都是仿冒品。后来更进一步将CocaCola浓缩为Coke字,以摆脱百事可乐的同名干扰。这样店老板再也不会搞不清是拿可口可乐还是拿百事可乐了。这是领导品牌应对围、追、堵的很好策略。

百事可乐成长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恐慌时期,由于消费者对价格很敏感,因此1934年百事可乐推出了12盎司装的瓶子,但与可口可乐6.5盎司的价格一样,也是5分钱。百事可乐利用电台广告大力宣传“同样价格、双倍享受”的利益点。它成功地击中了目标,尤其是年轻人的市场,因为他们只重量不重质。1954年可口可乐销售量降低了3%,百事可乐上升12%。1955年可口可乐不得不发动反击,同时推出10盎司、12盎司及16盎司新包装。但为时已晚。可口可乐从50年代以5∶1的悬殊销售比领先百事可乐,到60年代百事可乐已将比例缩小到一半。

百事可乐的另一个成功策略是抓住了“新一代”。从1961年开始,广告强调“现在,百事可乐献给自认为年轻的朋友”,1964年喊出“奋起吧!你是百事的一代”,使这个观念更明确风行,大大影响了年轻人的传统意识。百事可乐广告的成功,在于充分掌握了年轻人的喜好,使电影音乐的魅力再现于广告影片中。百事可乐先后以“大白鲨”“ET”“回到未来”等主题拍摄饶富趣味的CF(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特别是以流行音乐制作CMSONG(广告歌曲),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他们还率先聘请当代知名的摇滚红歌星如迈克尔•杰克逊、莱昂纳尔•里奇、蒂娜•特纳等作为电视广告主角,后来又与《迈阿密风云》男主角唐·约翰逊(Don Johnson)签约演出新CF,声势更大。这一系列广告影片,在全世界的新一代中风靡,使其品牌形象不断上升,甚至有凌驾可口可乐之上的趋势。(www.xing528.com)

百事可乐不仅在美国国内市场上向可口可乐发起了最有力的挑战,还在世界各国市场上向可口可乐挑战。在美国市场,百事可乐因为可口可乐的先入优势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百事可乐的战略就是进入可口可乐公司尚未进入或进入失败的“真空地带”,当时公司的董事长唐纳德•肯特经过深入考察调研,发现前苏联、中国以及亚洲、非洲还有大片空白地区可以有所作为。

1959年,美国展览会在莫斯科召开,肯特利用他与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之间的特殊关系,要求尼克松“想办法让苏联领导人喝一杯百事可乐”。于是在各国记者的镜头前,赫鲁晓夫手举百事可乐,露出一脸心满意足的表情。这是最特殊的广告,百事可乐从此在前苏联站稳了脚跟。1975年,百事可乐公司以帮助前苏联销售伏特加酒为条件,取得了在前苏联建立生产工厂并垄断其销售的权利,成为美国闯进前苏联市场的第一家民间企业。这一事件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各家主要报刊均以头条报道了这条消息。

在以色列,可口可乐抢占了先机,先行设立了分厂。但是,此举引起了阿拉伯各国的联合抵制。百事可乐见有机可乘,立即放弃本来得不到好处的以色列,一举取得中东其他市场,占领了阿拉伯海周围的每一个角落,使百事可乐成了阿拉伯语中的日常词汇。

70年代末,印度政府宣布,只有可口可乐公布其配方,它才能在印度经销,结果双方无法达成一致,可口可乐撤出了印度。百事可乐因此乘机以建立粮食加工厂、增加农产品出口等作为交换条件,打入了这个重要的市场。

在与可口可乐角逐国际市场时,百事可乐很善于依靠政界,抓住特殊机会,利用独特的手段从可口可乐手中抢夺市场。

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销售差距从1960年的2.5∶1,缩小到1985年的1.15∶1,可口可乐的领导地位首次出现危机。在1985年年底,百事可乐的销售额一度超过了可口可乐,到1986年可口可乐才重新夺回宝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