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场跟随者策略:仿制的成功之路

市场跟随者策略:仿制的成功之路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行业三四线品牌来说,造仿无疑是最值得选择的竞争策略。造仿的目的,不是抄袭,而是超越。放眼国内外的优秀企业,无论是国外的通用、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的海尔、联想、迅速崛起的中式快餐,都是通过模仿其他优秀公司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典范。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依靠自己雄厚的资金、技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克服产品衰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势头。

市场跟随者策略:仿制的成功之路

模仿不仅比创新更为丰富,也是公司为实现成长和利润而更多采用的方法。

对于行业三四线品牌来说,造仿无疑是最值得选择的竞争策略。造仿就是通过学习行业领先者,减少摸索市场规律的成本。造仿的目的,不是抄袭,而是超越。

放眼国内外的优秀企业,无论是国外的通用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的海尔联想、迅速崛起的中式快餐,都是通过模仿其他优秀公司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典范。通用向摩托罗拉学习六西格玛,可口可乐向宝洁学习客户研究,海尔学过索尼的制造,联想几乎是在惠普模式下长大的,中式快餐将麦当劳肯德基作为学习的榜样,进而努力超越。

有人做出了榜样,为什么不去模仿或者跟进呢?

创新和开拓常常是行业领导者要做的事情,对于处于市场三四线的企业,最好的方式就是模仿。这样不仅节约了研发产品的费用,还减少了营销成本。因为,消费者已经被一线品牌教育出来了,消费者接受了他们的思想,三四线品牌能做的,就是顺着消费者接受的思想往前走。

造仿更适合在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大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依靠自己雄厚的资金、技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开拓新的生产领域,克服产品衰退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保持企业发展的势头。而中小企业在起步阶段,受到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制约,产品的研发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模仿就成为了成功的捷径,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靠模仿起家,也靠模仿生存。模仿和学习,减少了中小企业自身摸索和研发的时间和成本。但模仿策略的运用,要切忌照抄照搬,低层次的模仿不能称作模仿,那叫抄袭。(www.xing528.com)

经过了起步阶段的艰苦创业,企业已经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都具备了一定的积累基础。这个时候,不要满足于前期模仿和学习的成功,学习和模仿的最终目的是创新,这时候可以造类,甚至可以造反,向行业一线品牌迈进。

互联网行业,腾讯的模仿能力让人惊讶,从模仿ICQ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产品OICQ开始,一直到QQ秀、腾讯游戏、拍拍网、团购网及财付通等,腾讯总是在一项互联网应用即将兴起的时候,就推出与之相似的产品,并基于客户端进行推广。只要腾讯进入某一个领域,就会成为杀手,凭借着它的QQ庞大用户群和用户的黏性,就能够把对手挤到市场的边缘,争夺市场份额,后来居上,将竞争者由“先驱”变成“先烈”。

模仿战略的好处是成本低,风险小,即使没有收益,至少也不会损失多少。更何况,在后发制人之前,腾讯可以在暗处仔细地研究对方的产品,因此腾讯在推出类似产品的时候,不仅颇有“惊艳”之感,而且凭借着模仿战略,腾讯不仅仅在互联网领域完成了产业多元化,也因为这些“模仿”项目,带来了巨大的收入。

许多品牌为避免抄袭引起的麻烦,将造仿对象做一些小小的变化,比如,针对某个品类产品,寻找市场一线品牌的核心卖点,在其基础上换一个说法,核心思想其实是一样的,但可以有效规避抄袭的嫌疑。比如在太阳能行业,最近几年,一线品牌主要围绕集热管的吸热和保温桶的保温性能做文章,某个小品牌将保温性能换了个说法,叫做防衰减,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个独特的卖点,但核心依然是保温。这类造仿常常是围绕行业产品的本质来做,让自己的品牌既能够围绕行业本质,又不会被说成是纯粹的抄袭。

更重要的是,小品牌如果完全抄袭大品牌,是难以成长的,因为大品牌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了“第一”的形象,小品牌虽然抄袭了,产品尽管一样,但价格很难和第一品牌相并列,只能依靠低价格获得一部分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