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探究《资本论》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深入探究《资本论》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时间:2023-05-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其他任何科学一样,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说明了他的研究从商品始,只研究商品中的价值。所以不是商品的产品,不在《资本论》的研究范围。人们长期在对《资本论》的宣传和解释中,忽略了马克思关于《资本论》适用范围的规定,把马克思通过《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当作无所不包的、无条件适用的理论。

深入探究《资本论》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8]马克思通过对商品的分析,发现了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以此为基础,说明了剩余价值如何产生,如何被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了资本流通、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分割和利润及平均利润的形成,说明了市场价格如何围绕生产价格波动,说明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产生,等等。吸纳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科学成分,指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内容极其丰富。本书围绕价值—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市场价格这条主线,在第三至六章简单扼要介绍马克思的基本理论。

商品是什么?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马克思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什么要从商品开始?这是因为: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资本主义的聚财方式与商品密切相关,因而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须从它的主要生产特点的表征商品开始;另一方面,一个商品,首先要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其次要能够用来交换。商品之所以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是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主要内容。商品之所以能够相互交换,是因为商品有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它们统一于商品体中。剖析商品的这两个因素,有助于弄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怎样的,资本家是怎样发财的。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只研究了商品的价值,而没有研究商品的使用价值,可能是因为:一是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虽然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但商品的有用性是多种多样的,需要人们不断地发现。马克思说:“磁石吸铁的属性只是在通过它发现了磁极性以后才成为有用的。”[9]二是马克思把重点放在解决商品交换价值的量度上,而商品的交换价值,体现的是不同商品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就是价值,所以,价值问题就成为经济科学的基本问题,或者叫作“元问题”。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就很难对商品作进一步的分析,也很难使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两千多年的研究,人们始终没有解决价值是什么的问题,马克思把此作为重点,是合理的。三是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价值问题又是商品分析的起点,所以,价值问题的研究就必然成为《资本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只有通过对商品价值的分析,才能找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才能发现资本主义的罪恶是剥削雇佣劳动,才能找到劳动者受苦受难的根源。所以,马克思抛开商品的使用价值,研究了商品的价值,提出了著名的劳动二重性学说,解决了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又一步步深入地解析了资本家如何获得剩余价值,得出了资本主义为什么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结论。

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限定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的科学。与其他任何科学一样,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有一定的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马克思在《资本论》开篇说明了他的研究从商品始,只研究商品中的价值。在论述了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后,还特别说明了他的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

马克思说:“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10]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马克思所要研究的,只是劳动产品。自然事物尽管有使用价值,但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它就没有劳动价值,也就不在《资本论》的研究之列。(www.xing528.com)

马克思又说:“一个物可以有用,而且是人类劳动产品,但不是商品。谁用自己的产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他生产的虽然是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恩格斯对这段话专门加以注解说:“而且不只是简单地为别人。中世纪农民为封建主生产作为代役租的粮食,为神父生产作为什一税的粮食。但不管是作为代役租的粮食,还是作为什一税的粮食,都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11]马克思、恩格斯的意思都很明白,不论是为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还是为别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只要不经过交换,都不是商品。所以不是商品的产品,不在《资本论》的研究范围。

马克思还说:“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12]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有三:一是价值必须附着于商品而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二是有的产品虽然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但是它不被使用,或者是残次品,不能使用,那么,这种劳动的产品没有价值;三是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不在《资本论》的研究范围内。

为什么马克思把不用于交换的自然物、劳动物不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这是因为,马克思研究的是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人们长期在对《资本论》的宣传和解释中,忽略了马克思关于《资本论》适用范围的规定,把马克思通过《资本论》阐述的劳动价值论当作无所不包的、无条件适用的理论。比如,有人说:“马克思说天然野生林没有价值,为什么野生林的木材能卖钱?”有人回答说:“如果要出卖野生林的木材,需要付出伐木的劳动,所以野生林木材在出售时的价值,只是伐木时的劳动的价值。”又有人反驳说:“一棵千年大树,让它长着,很有观赏价值。如果把它伐倒,虽然付出了劳动,并且是有用劳动,但这棵千年大树的价值就几乎没有了。到底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自然创造价值?”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反驳—再反驳的例子,是辩论双方都没有注意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适用范围所致。在现实中,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认为自然事物无价值,先是把土地、矿山、天然林、草原、沙地、滩涂、水域等自然资源无偿划拨给某些企业或单位,后来又发现自然生成的土地可以卖钱,从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不正确。所以,突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进行深化研究,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之一。

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的规定,在市场交换和价值实现中有重要意义。有人由于不理解马克思研究范围和适用范围的规定,因而弄不清马克思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理论实质上就是商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如果生产过剩,产品不被社会使用,则过剩产品的劳动价值不被社会承认,当然也实现不了价值。马克思把有用商品的社会总价值平均化后,作为商品价值的实现依据,这与供需价值论所认为的市场达到供需平衡时商品的价格就是商品价值的非科学的理论有重大区别。由于社会必要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是动态的,不容易定量计算,所以,对于商品价值定量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