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然因子对资源利益差异性的影响分析

自然因子对资源利益差异性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自然因子对资源利益的影响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能源产量和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量能够较好地衡量原始的资源存储量对资源利益的作用。从资源空间利益来看,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无疑就得益于较大的自然资源利益。从这一方面来看,我国可能获取了更大的资源利益,自然因子确实对资源利益差异性有着较大的影响。

自然因子对资源利益差异性的影响分析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源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该模型认为一国或一区域在要素资源禀赋方面存在差异,一国或一区域最适合生产某种主要消耗其所拥有量大且便宜的要素自然资源的产品,这样其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或该区域就能够获得比较利益。加拿大经济史学家哈罗德·因尼斯和W.A.麦肯托斯在研究大宗商品与经济增长影响时也认为,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由此看出,自然因子在资源利益差异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拥有丰富的原始资源存储量也许并不能完全代表其获得了资源利益,一方面,从时间上来看,资源量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某种资源由于地理或人为的因素会发生增加或减少;另一方面,从空间来看,只有在原始存储量十分充裕的基础上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国家或者地区才能够获得较多的资源利益,相比较于该类资源较为贫瘠的区域自然会有较大的资源利益差异性。

从资源时间利益上来看,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一方面,人类经济活动依赖于资源,并从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对资源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过多地摄取了子孙后代的资源利益,不仅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可能大大超过了可持续利用的合理界限,而且对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已经大大超过其自身恢复能力。由此,自然因子对资源利益的影响可能是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能源产量和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量能够较好地衡量原始的资源存储量对资源利益的作用。能源产量是指各类一次能源,主要包括石油原油、液化天然气及非常规来源的石油)、天然气、固体燃料(煤、褐煤及其他衍生燃料),另外还有可燃性可再生能源和废物,以及一次电力,均可化为石油当量进行计量;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是指人均内陆河流及降雨产生的地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1]世界能源产量来看,直至目前人们还在不断从石油等能源中获取大量的资源利益,1962年全球能源产量为5 876 245.7千吨石油当量,而到2000年这一数值增加到10 039 989.3千吨石油当量,2011年全球能源产量已经达到13 157 534.2千吨石油当量,人类还在为能够大量获得矿产等不可再生能源而得意,但是这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方式,以现在的消耗方式,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可能不足以维持人类数百年;世界的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资源似乎已经体现了这一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农业与水信息系统数据,自1962年以来这一数值一直在减少,1962年世界人均可再生内陆淡水为13 198.6立方米,到2002年降为6 921.2立方米,只有1962年的52%左右,减少了近一半,这一数值目前也仍在减少,直至2014年降为5 922.4立方米,人们当前或者未来的水资源利益与几十年前相比将差异甚大。

从资源空间利益来看,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无疑就得益于较大的自然资源利益。如图6.1所示,1971年,中国的能源产量为394 149.3千吨石油当量,仅为美国的27%,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增速位于世界首位的同时也开启了大量摄取资源利益的序幕,2005年我国能源产量为1 701 391.8千吨石油当量,首次超过美国的1 631 042.5千吨石油当量,2011年我国的能源产量已经是美国的近1.4倍。从这一方面来看,我国可能获取了更大的资源利益,自然因子确实对资源利益差异性有着较大的影响。(www.xing528.com)

图6.1 能源产量国际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