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需求到供应的供应链管理分类

从需求到供应的供应链管理分类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管理进入了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因而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规则随即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二)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需”与“供”在供应链管理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

从需求到供应的供应链管理分类

可以想象,当供应链上的成员不断增加时,该供应链的管理也变得非常复杂。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利用上下游间的相关信息来协同地进行管理,实现产品从起点开始就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和更为完美的供需平衡,达到流向客户的最终目标。供应链管理具有多种类型。按其管理的可见或范围分类,有如下四种类型:

(一)企业内部的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当前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最初起源于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企业内部范围的管理。它将企业内部经营所有的业务单元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质量、运输、市场、销售、服务等,以及相应的财务活动、人事管理均纳入一条供应链内进行统筹管理。当时企业重视的是物流和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即如何更快更好地生产出产品并把其推向市场,这是一种“推式”的供应链管理,管理的出发点是从原材料推到产成品、市场,一直推至客户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出的产品必须要转化成利润,企业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为了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管理进入了以客户及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管理,因而企业的供应链运营规则随即由推式转变为以客户需求为原动力的“拉式”供应链管理。这种供应链管理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使得各种业务和信息能够实现集成和共享。

(二)企业外部的上下游供应链管理

“需”与“供”在供应链管理中既是一对矛盾,又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体。而每一个企业在社会和市场大环境中都不是孤立的。它的广义的供应商,是上游业务提供者,是供方;而它广义的客户是它下游业务的需求者,是“需”方。每一个企业都有其上游和下游供应链,合成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企业外部上下游供应链。因此,一个企业同时要与其上游和下游的供应链上的成员进行业务往来,下游的需求拉动了它的业务,而它的业务又拉动了上游的业务。

企业在与供应链上其直接的上游企业打交道时,可以借助于供应链管理中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来更好地获得所需的、由上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利用所得到的“供”与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相配合,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控制下高效率和高效益地进行产出;在与供应链上直接的下游企业打交道时,则可以借助于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来更好地了解下游客户的“需”,并在企业内部供应链的管理下,快速响应和匹配其需求,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

在企业下游供应链上,必须以“客户满意”为战略中心点,通过信息集成和共享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及其变化,通过协同运作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甚至整合其他方资源来最大限度地为客户实现优质和及时的服务,从而扩大客户群落和扩大市场,提高销售额和增加利润。

在企业上游供应链上,必须以“双赢”的经营理念为指导思想,与广义的供应商结成长期的、稳固的和互惠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以最低的成本和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策略性的资源。并将供应商的技术、知识和创新能力集成进自己的业务流程中,与供应商共享信息、协同运作来使它们快速和高效地响应自己的需求,从而节约成本、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增强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以及自己响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从而赢得市场,实现盈利目的。

(三)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的供应链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人们发现在全球化大市场竞争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在所有业务上成为最杰出者。它们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竞争环境,共同增强市场竞争实力。因此,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www.xing528.com)

首先,在整个行业中建立一个环环相扣的供应链,使多个企业能在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它们把这些企业的分散计划纳入整个供应链的计划中,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从而大大增强了该供应链在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例如,在供应链统一的计划下,上下游企业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使所有上游企业的产品能够准确、及时地到达下游企业。这样既加快了供应链上的物流速度,又减少了各企业的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还可及时地获得最终消费市场的需求信息,而使整个供应链能紧跟市场的变化。在21世纪,市场竞争将会演变成为这种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其次,在市场、加工、组装、制造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建立一个业务相关的动态企业联盟。它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多个企业相互联合所形成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它通过信息技术把这些企业连成一个网络,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来完成单个企业不能承担的市场功能。这不仅使每一个企业保持了自己的个体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每个企业可以享用联盟中的其他资源。例如,配送环节是连接生产制造与流通领域桥梁,它起到纽带作用。以它为核心可使供需连接更为紧密。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为了加速产品流通,往往是以一个配送中心为核心,上与生产加工领域相联,下与批发商、零售商、连锁超市相接,建立一个企业联盟,并把它们均纳入自己的供应链来进行管理,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来最有效地规划和调用整体资源,以此实现其业务跨行业、跨地区甚至是跨国的经营,以对大市场的需求做出快速地响应。在它的作用下,供应链上的产品可实现及时生产、及时交付、及时配送、及时地交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从而快速实现资本循环和价值链增值。

这种广义供应链管理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各个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它通过Internet、电子商务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了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进而实现了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

(四)全球网络的供应链管理

Internet、交互式Web应用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商业方式,也将改变现有供应链的结构,而传统意义的经销商将消失,其功能也将被全球网络电子商务所取代。传统多层的供应链将转变为基于Internet的开放式的全球网络供应链。

网络企业都具有两重身份,它既是客户又同时是供应商,企业不仅要上网交易,更重要的是,它构成该供应链的一个元素。在这种新的商业环境下,所有的企业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它们必须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在提高市场瓜分速度的同时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同时,Internet和电子商务也将使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发生重大的改变。其关系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销售,更多的是以服务的方式满足客户的需求来替代将产品卖给客户。越来越多的客户不仅以购买产品的方式来实现其需求,而是更看重未来应用的规划与实施、系统的运行维护等,本质上讲他们需要的是某种效用或能力,而不是产品本身,这将极大地改变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企业必须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客户的特殊要求,才能巩固其与客户的关系。这是一种长期的有偿服务,而不是产品时代的一次性或多次性购买。

在全球网络供应链中,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将产生根本性改变,整个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将取代传统的电子订单,供应商与客户在信息交流层次的沟通与协调将是一种交互式、透明的协同工作。

一些新型的、有益于供应链运作的代理服务商将替代传统的经销商,并成为新兴业务。如交易代理、信息检索服务等,将会有更多的商业机会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这种全球网络供应链将广泛和彻底地影响并改变所有企业的经营运作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