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球化供应链:类型、特征及意义

全球化供应链:类型、特征及意义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全球化供应链的含义全球化供应链,又称全球网络供应链。在这种全球化供应链中,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区域的界限在全球化供应链上的业务经营中将被逐渐淡化。一方面,国外的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

全球化供应链:类型、特征及意义

(一)全球化供应链的含义

全球化供应链,又称全球网络供应链。在这种供应链体系中,供应链的成员遍及全球,生产资料的获得、产品生产的组织、货物的流动和销售、信息的获取都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和实现的。在这种全球化供应链中,企业的形态和边界将发生根本的变化,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区域的界限在全球化供应链上的业务经营中将被逐渐淡化。在一个理想的、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供应链中,从投入产出到流通消费的整个供应链流程,就像不受国界的限制一样,然而全球性供应链的价值实现就在于利用了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国际化供应链的运作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它利用国际化供应链网络,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分配、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全球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要参与世界经济范围内的经营和竞争,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在国际市场的驱动力、技术的驱动力、全球成本的驱动力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强力驱动下,使得有能力实现海外业务的企业迅速向国际化经营转变。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对原材料、零部件和产品的配置已成为企业国际化进程中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经营手段,全球资源配置已经使许多产品是由哪国制造的概念,变得越来越无法界定。原来由一个国家进行开发、设计、制造出的产品,现在完全可以利用国际化的供应链网络、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迅捷的交通运输,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能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企业来完成。

目前,这种发展趋势有增无减,而且愈演愈烈。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世纪80年代起,超过一半的美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且数目和投资额都在不断地增加;美国企业1/5的产品是在海外生产的;美国企业1/4的进口是海外子公司与美国母公司之间的贸易。另一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已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50%以上、国际贸易的60%以上和国际投资的90%。跨国公司正在由各国子公司独立经营的阶段,向围绕公司总部战略,协同经营一体化发展。这些都对国际化供应链的管理和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些都表明全球网络供应链对全球化企业的经营运作,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国外的商品和服务将更容易挤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大型国际企业将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进一步挤占国内市场份额。这将使国内商品和服务市场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使国内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将迫使企业必须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去寻求新的生存发展空间,获取稀缺资源和市场份额。例如,海尔集团发展跨国经营就是在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价格战在家电领域中频繁发生的背景下进行的。国内市场生存空间的挤压是海尔走出去的内在要求。

(二)全球化供应链的种类

全球供应链包括:从较为初始的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国际供应商,到较为高级的真正的全球性供应链等形式。下面4种类型各有其特点。

第一,国际配送系统。这种系统的生产以国内为主,但配送系统与市场有一些在海外。第二,国际供应商。这种系统中,原材料与零部件由海外供应商提供,但最终的产品装配在国内一些情况下,产品装配完成后,会再运回到海外市场。第三,离岸加工。这种系统中,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一般都在海外的某一地区,成品最终运回到国内仓库进行销售与配送。第四,全球性供应链。这种系统中,产品的进货、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都发生在全球性的不同工厂。真正意义的全球性供应链的流程不考虑国界的限制,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全球性供应链的价值的实现就在于利用国与国之间的边界。

(三)全球化供应链的特点(www.xing528.com)

当今,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化经营的不断延伸,出现了一大批立足于全球生球经营和全球销售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不仅使世界上都在经营、消费相同品牌的产品趋向于标准化,而且产品的核心部件和主体部分也趋向于标准化。在这种状况下,全球型跨国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获取超额利润,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分配利用资源,通过采购生产、营销等方面的全球化,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和发挥最大的规模效益。但是,在此过程中。有两点是必须加以关注的:一是全球市场的异质性或多样性,决定了企业“从外到内”的思维方式,即在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市场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通过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顾客需求,而成本的控制也必须建立在这种前提下,或者说企业不仅要考虑通过规模经济的实现来降低成本,而且更要考虑积极发挥范围经济,既满足多样化的要求,又能有效降低费用;二是当一个企业服务全球市场时,供应链物流系统会变得更昂贵、更复杂,结果导致前置时间延长和库存水平上升。因此,综合上述两个问题,企业在实施全球化供应链运作时,必须处理好集中化与分散化物流的关系。否则,将难以确立起全球化的竞争优势。从当今全球化供应链物流运作的实践看,出现了三种形式的发展趋势:

1.全球化的生产企业

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原材料、零部件来源,并选择一个适应全球分销的物流中心以及供应关键物质的集散仓库,在获得原材料以及分配新产品时。使用当地现有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并推广其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

2.生产企业与专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同步全球化

随着生产企业全球化的进程,将以前所形成的、完善的第三方物流网络也带入到全球市场。例如,日资背景的伊藤洋华堂在打入中国市场后,其在日本物流配送伙伴伊藤忠株式会社也跟随而至,并承担了其配送活动。

3.国际运输企业之间的结盟

为了充分应对全球化的经营,国际运输企业之间开始形成了一种覆盖多种航线,相互之间以资源、经营的互补为纽带,面向长远利益的战略联盟。这样不仅使全球供应链物流更能便捷地进行,而且使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设施得到了极大的利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输成本。例如,起始于1997年,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的国际航空业的大联盟,正是这种顺应全球化经营的一种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