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析配第—克拉克定理

探析配第—克拉克定理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补充配第—克拉克定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选择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够多,数据处理比较简单,因而其典型性和普遍性还不够;二是仅仅使用了单一的劳动力指标,这并不能完全揭示纷繁复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①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运用丰富的数据资料进一步证明了克拉克所提出的理论。

探析配第—克拉克定理

1.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产生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注意到了经济结构的这种变化。其中较为充分地概括和总结这一现象的是英国经济学费希尔。他在其《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通过对各国经济发展史的深入考察、分析,将产业结构的变动划分为3个阶段,并指出了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

(1)第一阶段,农业畜牧业国民经济中出于主导地位,无论是从产值上看,还是从就业人数上看,都是社会第一大产业,这个阶段漫长而悠久。

(2)第二阶段,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迅速崛起,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目前很多国家正处于这一阶段。

(3)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期,主要特征是旅游娱乐、文化艺术、卫生保健、教育科研等原来处于落后地位的行业的从业人数和国民收入迅速增加,这些行业统称为服务业。

服务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同时其内部各部门也在不断分化,形成各类新兴服务行业。费希尔指出,生产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各种人力、物力资源将不断地从农业转向工业,再从工业转向服务业。他把产业变动的这一过程归结为由技术变动引发的生产方式变动的自然结果,这一进程是政府干预所无法阻止的。

专 栏

柯林·克拉克(1905—1989),1905年出生于英国汤斯维尔,是一个在英国和澳大利亚生活过的英国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开创了研究国民经济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使用。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类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科林早年在英国的研究工作受到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影响,人们拒绝接受他关于降低人口出生率的主张。

在克拉克的学术生涯中,他撰写过许多论著,对各国的国民收入的增长及其统计进行实证性研究,并卓有成效。所以,他被公认为是研究国民收入的世界权威之一;他在从事国民收入统计的同时,对于人口问题也颇为注意,并且也提出了自己的人口理论。克拉克的主要论著有:《国民收入》《英国的经济地位》《经济进步的条件》《人口增长经济学》《世界人口》《地球能养活他的人口》等,其中最有名的是他的《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4](www.xing528.com)

2.配第—克拉克定理的补充

配第—克拉克定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选择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不够多,数据处理比较简单,因而其典型性和普遍性还不够;二是仅仅使用了单一的劳动力指标,这并不能完全揭示纷繁复杂的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正因为如此,后来的经济学家从理论上对该定理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论证。

①美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库兹涅茨运用丰富的数据资料进一步证明了克拉克所提出的理论。他指出,如果我们把世界各种不同国家的最新数据加以分析,就不难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会不断下降,前者越高,后者就越低。而在商业和其他服务行业就业的劳动力的比例将不断地、有规律地增长。这种趋势在最近几十年尤为明显。

②法国经济学家富拉斯蒂埃指出,我们所掌握的数据已充分证明了这一演进规律。在150年前,大多数国家农业的劳动就业率都在80%左右,工业劳动力约占8%,服务业的劳动力约占12%。由于技术进步推动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较少的劳动者就能够生产出全国人口所需要的食物,因而农业人口的比例就会逐年下降。这个演进过程不是无限的,随着农业劳动人数的逐渐减少,农业劳动者绝对数字的下降也会减慢。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并不是唯一的,工业的劳动力也向服务业转移,在服务业内部,劳动力也不断从一些行业转向另一些行业。这就是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和产业内转移并存。

③法国经济学家E·索维也进行了相似的分析,他在1966年出版的《一般人口理论》一书中指出,劳动力依次从农业转向工业,再从工业转向服务业,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第一次是脱离自然界,第二次是脱离原材料,第三次是在服务业内部脱离一部分人转向另一部分人提供服务。每一次带有升级含义的转移都相应增加了收益。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依次转移,是一种社会地位的升级。总之,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劳动力从农业转向制造业,再转向服务业。

专 栏

西蒙·库兹涅茨,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G.N.P.之父。1955年提出了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发展过程而变化的曲线——倒U曲线(Inverted U Curve),其是发展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又称作“库兹涅茨曲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