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1974年贸易法》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总体来说,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979年,全球服务贸易以24%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增幅为21.7%的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智力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1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份报告探讨了即将进行的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谈判所要涉及的问题。美国《1974年贸易法》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日益成为一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战略替代的工具。根据2002年联合国等6个国际组织发布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界定的范围,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服务贸易以及通过外国附属机构和自然人流动实现的服务贸易。贸易一方向另一方提供服务并获得收入的过程称为服务出口或服务输出,购买他人服务称为服务进口或服务输入。

总体来说,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科技革命和专业化程度提高,促使服务贸易加速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开始加速发展。1979年,全球服务贸易以24%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了增幅为21.7%的货物贸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应对全球市场竞争,跨国公司不断调整资源配置和公司经营战略,按照成本和收益原则剥离非核心的后勤与生产服务业务,再加上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增强了服务的可贸易性,服务贸易增长异军突起,服务产品的生产也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领域。1980—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值已经从3600亿美元扩大到133000亿美元,期间增长了近37倍。

推动这一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服务外包和可贸易性的提高。前者主要是专业化、社会分工深化,推动制度安排的调整,进而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后者主要是科学技术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导入,进而产生了巨大的供给。

2.服务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知识密集化趋势日益明显

在过去的10多年中,许多新兴服务行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服务经营行业,其中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发展最快,其他如金融、运输、管理咨询等服务行业,由于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服务业已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推动器。相应地,服务贸易在交易内容日趋扩大、服务品种不断增加的同时,其结构和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居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而传统服务贸易总体份额趋于下降。世界服务贸易正逐渐由传统的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智力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的构成中,1970年,国际运输服务贸易占38.5%,国际旅游占28.2%,其他服务占30.8%。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种结构有所变化。到2015年止,国际运输服务的比重下降到22.0%,国际旅游的比重下降到26.1%,其他服务的比重则上升至51.9%。这里的其他服务包括通信、建筑、计算机和信息、保险、金融、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政府服务等可统计项目。这些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部门,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持续推动下,增长速度很快,远远超过在服务贸易中一直占比重较大的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的增长,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地位不断上升

从服务贸易地区构成看,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世界服务贸易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的中、印、日三国及“四小龙”2015年,三大地区服务贸易总额合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80.9%,其中欧洲是服务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占46.0%。(www.xing528.com)

从国别构成看,发达国家占据国际服务贸易的绝对主导地位,占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的75%以上,其中,美、英、德三国就占了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0%左右。1991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拉美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增长率都超过10%,增长速度高于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其中,中国、印度是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领军者,自2011年起加入了全球服务贸易十强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服务贸易整体规模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从行业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与经济实力、制度优势在知识、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中占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出口的大多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金融、保险、通信、信息、专利许可、咨询、法律广告等服务;发展中国家则总体在服务贸易结构上存在明显劣势,只是在劳动密集、自然资源密集的传统服务部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如旅游业、运输业、劳务输出等,而在银行、保险、通信服务、咨询等与科技发展结合紧密的部门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这主要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配套的基础设施缺乏以及法律、知识产权等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4.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重点转向服务业,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规模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跨国并购由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集中的趋势也不断增强。以全球服务业跨国并购出售额为例,1991年全球服务业并购出售额为432亿美元,随后逐年持续增加,2000年全球服务业并购出售额高达8423亿美元,2001—2003年全球服务业并购出售额有所下降,从2001年的3685亿美元下降到2003年的1620亿美元。2004年与2005年又开始回升,分别为2404亿美元和3792亿美元。如果从全球服务业并购出售额占全球并购额的比重看,1991—1995年全球服务业并购出售额占全球并购额的比重为46.2%,1996—2000年上升到63%,2001—2003年转变为59.3%,但在1987—2003年,全球服务业跨国并购出售额占全球并购额的比例年均高达58%,2004年、2005年该比重分别为63%和56%。2016年,全球跨境并购投资流向最大的行业是服务业,并购额达4647亿美元,占比53.5%,主要集中在金融、商业服务、运储、信息等领域。在制造业领域,一些快速成长的行业,如生命科学农业食品、新材料能源以及环境产品也成为并购的热点。数字经济相关的行业远高于其他行业跨国公司的成长速度,依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产业之一。

5.服务贸易全球化、自由化与贸易壁垒并存

各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必将不断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全球化、自由化是长期趋势。由于服务贸易的发展空间和盈利空间都很大,所以,在服务业具有较强垄断竞争力或相对竞争力的国家和地区,会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性贸易组织,积极推动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但是,与此同时,开放服务市场,意味着大量要素的跨国流动。一些敏感性领域,如金融、保险、通信以及航空运输等,往往关系到服务贸易输入国的主权和安全,各国必然对相应的服务进口进行限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的不同,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它们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中获取的利益是不对等的。为保护国内某些弱势服务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的国家往往对本国服务市场开放施加诸多限制,例如,服务产品移动壁垒、资本移动壁垒、人员流动壁垒和商业存在壁垒。

近年来,在多边贸易体制的推动下,国际服务贸易壁垒有所降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许多项目中都具有绝对或相对优势,率先削减了本国服务贸易壁垒。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更多的降低服务贸易壁垒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取消对外资开放的限制,推进市场自由化。新兴国家则向发达国家提出了开放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由于每个WTO成员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均是以其在服务贸易减让表中的具体承诺为基础的,因此其开放程度并不一致。即便是在承诺开放的服务部门,也可能存在经谈判达成的各种准入、经营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实践中,一些国家的准入条件缺乏透明度,或制定繁杂的审批条件和程序,或对服务供应商服务经营设置各种形式的限制,这些壁垒措施隐蔽性强、涉及面广,预计服务贸易壁垒的隐蔽化趋势将继续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